1.作出选择的根基——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命运”(或者说得轻一点,“价值观决定生活质量”)
什么是价值观来着?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那么,人生中什么最重要?
答案也很直接:
选择最重要。
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件:选择。其实人这一辈子需要拼了命去选择的机会也就那么几个——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毕业了选择什么工作,到时候了选择跟谁结婚,如果创业的话选择什么“赛道”,等有闲钱了选择什么项目投资。所谓“大事”,大抵就是这些,也许还有别的,但数量并不多。因此,我们要把大智慧用到这些大事上。至于别的事,“难得糊涂”其实是个好建议。
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作出的选择就会不同。所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的质量。
2.作出选择的深层方法论
再进一步,作出选择的更深层方法论是什么呢?
添加必要的条件。
举个例子,亚马逊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书,他们当时为什么这么选择?他们当时的选择条件是这样的:
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
关键在于,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
我们把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再次理解一下:
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就会提前使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选择”就是增加条件,也明白了那条件必须是“必要的条件”。选择,是在我眼里“奥卡姆剃刀法则”(Ockham's Razor)(“如非必要,勿增实体)最应该严格执行的地方。要尽量”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高质量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
绝大多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
绝大多数人甚至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无非就是“筛选必要条件”和“用条件严格筛选”),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纠结一切。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一样的结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配做投资——因为投资是最看重行业选择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会回避真正有意义的思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被根除了。
所谓“创业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铁岭
李笑来在新东方的同事曾给他讲过一个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高频、刚需、大市场。后来,李笑来在看创业项目时和创始人聊天,常常会这样聊:
都说创业方向的选择要满足高频、刚需、大市场这么几个条件,你怎么看?你觉得你的项目满足这些条件吗,为什么?如果有不满足的地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即便不满足也无所谓吗?
3.选择能力的习得和锻炼
选择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选择能力肯定是在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练习的方法也很简单:
(1)面对任何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当然,要从小事练起——都可以拿出纸和笔,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的重要性打分(可以是1-5分),然后将它们重新排序;
(3)考虑到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30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还有下一步;
(4)第二天再花30分钟重新考虑、打分。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更多次。
做记录很重要。很多人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作记录。我们总会忘掉很多东西,尤其是重要的东西,而且,记忆力与智慧并不完全正相关的。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反思、改进、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欠缺的好品质。
另外,保持做记录的习惯很可能是解决绝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