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了苏州古城,第二天我们就在工业园区里的大学城穿梭了,看得出来苏州市政府为了吸引高校入驻,下了大力气了,每所大学占地面积都相当大,校舍盖的也非常壮观,学生在这里上学,比起一般的高校条件要好很多。我们租了自行车,在街道上慢慢骑行,由于是放假期间,学校内都静悄悄的,校门口甚至连保安都没有。我发现这些学校附近都没有繁华的商业街区,仅有的一片街区离得也很远,这样才更像是安心学习的大学城,很多大学周围布满了各种小吃街,商业区域,可能生活上会方便,但是不能静下来学习。
到达我们的目的地,西交利物浦大学,这座一直想来看一眼的大学,校区很大,分南校和北校,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更为开放,教室的布置更西化,放假期间每所教学楼还留了学生值班。走入学校的感觉就是这里充满着自由想象的空间,无论是教学楼的设计,还是校园内的布置,没有严肃的刻板印象。偶而遇到几家来参观的人,也是带着孩子来的。恰巧到了设计楼,门正好开着,我们走进去,里面是学生们的创作作品,利用3D打印出来的各种建筑设计模型,介绍是全英文的,在这里上学,几乎是全英文的授课。所以想来这里,一定要英文水平够。四个孩子一路打打闹闹,似乎并没有体会到这个校园的美和不同,他们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对蟾蜍,一只上面背着另一只,儿子说这是在繁殖,让我们不要打扰到它们。目送着他们跳入池塘,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在经过了地下走廊,到达南校区,走廊里是一片涂鸦墙,是各个社团自行设计喷涂上的,各种风格的都有,还摆满了各类讲座的宣传,看上面的老师介绍,几乎都是博士归来。知乎上曾有一句话,说大学里见到的老师,对很多人来说,基本上就是这一生能见到的最高顶层了。毕业后,如果是在普通的岗位上,恐怕很难再接触到这类的大家了。
参观结束,继续明天的行程。对这所大学并没有太高的向往,但是儿子很向往,因为他觉得可以拿到两所大学的毕业证,而且还可以读研,不必再像国内的大学一样卷。可能他们还不知道,国际求学的道路上,更卷,要和全世界的优秀学生竞争,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律,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不会有前景的。这条路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