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中医不治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咳虽是小病,却十分考验医生,医道之难,可见一斑。
我却不那么认为。只要判断准确,对症下药,中医治咳,不仅治根,而且迅速。前几天,就治愈了一例,而患者就是我的妈妈。
因为大风降温,妈妈受凉感冒,咳嗽不止。我说:“我看一下吧?”妈妈说:“这次和以前不一样,要挂吊瓶才行。”
妈妈固执的去熟悉的路大夫诊所去挂吊瓶,连续三天,咳嗽不仅不见轻,反而越咳越重。
我说:“我看看吧?”妈妈心里没了底,“好汉就怕病来磨。”疾病是能摧毁人的意志力的,妈妈这时已经没有了对吊瓶的信任,转而把我当成了能解决她疾病的良医,我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她的期望。
我还不会把脉,望、闻、问之后,加之当下五运六气(春行冬令)的影响,我断定是受寒导致脾肾阳虚引发的咳嗽。脾为土,肺为金。脾土太虚不生肺金,加之吊瓶不经消化系统直接进入血液。也就是说,5度的生理盐水带着湿寒之气更加重了脾的虚寒和湿气。脾为后天之本,在五脏中是管后勤的,被称为“仓廪之官”,是非常重要的,它生来喜燥恶湿,一旦脾不当家,人往往感觉乏力,容易感冒。
通过以上判断,我得出结论:即刻健脾和温补肾阳。我还不敢很确定,需要找我老师再确诊一下。
我对妈妈说:“您这病吊瓶越打越严重。”
妈妈说:“是!今天我想去住院。”
我说:“先不急,吃点中药再说。可是,家里的药已经不全了,必须去济宁买点。另外,我还得带着您一起去,再确诊一下。”
那天正好周一,我请了半天假带着妈妈去济宁,关大夫肯定了我的判断,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胃燥。医方为:上午6点和9点健脾温补肾阳,下午3点和5点温补肾阳,晚上7点舒肝降胃火润肠通便。
当天中午见效,第二天偶尔咳嗽,第三天痊愈,身上有劲,恢复了精力(脾主肉,运化正常)。谁还说中医慢呢?(文正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