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奔丧,村里的八角(有点类似于入殓师)吃完席之后,大姑家的表妹把我叫到一边,偷偷递给我一个煮熟的鸡蛋,说八角席上的鸡蛋吃了有好处(是因为他们做的是连接生死的事?),只剩三个,她好不容易拿了一个来。我并不太相信这些,但还是很感动,表妹知道我的不容易,却什么也没说,只是用这种不经意的方式表达了关心。尽管不饿,也没有心情,但我还是立马剥开,当着她的面吃了下去。回武汉后,我记得大姑哭得胃都疼了,也为她买了十斤质量很好的内蒙古小米。谈不上投桃报李,不过两者之间并非毫无关系。
活了三十多年,很多人都最终成为了过客,即便见了面也形同陌路。那些没有血缘关系却能被记住的人大都是因为他们的点滴善意。初三的语文老师,见我参加体育中考锻炼时还穿着妈妈做的薄底布鞋,主要带我去她家,给我一双洗得很干净的运动鞋,并说不用还了。出于害羞,我没穿几次,也最终还给了她。高中的政治老师,在寒冷的冬天见我衣衫单薄,主动说要给我她女儿的厚棉袄。出于自尊心,我没有要。但两位老师在十几年之后还让我记忆犹新,不是因为她们的教学有多无法忘怀,而是因为她们给过我温暖。这份真情,我没有勇气回去报答,唯有将其回馈在如今的学生身上。
第一届毕业班中有个女生每次逢年过节都会发来问候,她不算很优秀,甚至成绩还有点差,但平心而论,在感念师恩这件事上超过了班上很多曾经的好学生。我没有给过她物质关爱,因为她家境并不差。我知道她父母离异,父亲不知为何一走了之杳无音讯,后爸对她比较冷漠。我原先很不喜欢她的坏习惯,一次搞活动的间隙,把她叫过来聊天,才知道她有多么不容易。从那以后,出于同情,我给了她应有的包容和关爱。敏感的她也许还记得这些事,但愿如此吧。如果我也能给别人留下些自己都不记得的感动,就不算完全的失败者了。
年岁渐长,愈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想起之前班上的家委,在大冬天过来帮忙排练节目,主动联系拍毕业照的商家,就会很感动。我不愿用功利的眼光来评判她们的付出,更愿意相信人心的美好。那个主动免费载我去上班的同事,挺着大肚子来医院看我的朋友,在遥远的南方打电话慰问我的至交,都给了我爱人的力量。
2023年11月5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