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
解释这个《唯识三十颂》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他们对于一切所见所闻的境界,都以为是实在的,不知道完全是个人自己心识所变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离开各人自己的认识。所以他们执着以为有一个实在的身体,和身外有许多万物。因为他们把这种太深的成见,坚执不舍的原故,所以论师们来造这个论开导指示他们,使他们通达所执的身体,固然是不可得;就是身外的万事万物,亦复不可得。因此对于唯识的道理就能够照他那样的内容,真真正正的知道了。
【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另于唯识深秒理中得如实解,故作斯论】
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一般对于唯识的道理迷昧或错谬的人,一共有四种:第一种偏执外面的境界,同内识一样都是有的,这是小乘一切有部。第二种偏执里面的心识,也同外面的境界一样都是没有,这是清辨论师空宗的一派。第三种偏执心体里只有一个——阿赖耶的识精;而分别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顶上去,而变成六用。所谓“元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这都是说,心识的功用虽然是各别,而体性却是相同,这是大乘性宗的一派。第四中偏执只有心王而没有心所的,这是小乘经部觉天论师的一派。以上四种都是不合乎唯识的正理。因为唯识宗的主张,一是外境是无;二是心识是有;三是心识是八体八用;四是离开心王之外,是有心所的自体和作用。唯识家要破除上面种种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