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主题源于好友在微信群里发出的一句哀叹:这辈子还能遇到个会正常唠嗑的人吗!
好友素来冰雪聪明、做事沉稳,今天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估计是被伤了真气。事情起因于她与同事之间一次极为不悦的工作交流。当大家询问事情的细节时,好友一口真气郁结,事情连提都不愿再提。总之好友是被一个胡搅蛮缠、推诿工作的同事气坏了身子。
一岁大的孩子就可以开口说爸爸、妈妈,即便学了这么多年的话,我们还是在口头交流上有深深的无力感,好像总能遇到没法沟通的人。
好友王总说自己的楼上住一邻居,代号“思密达大哥”。几年来,这位思密达大哥每天夜深人静回到家时总要把家里弄得乒乓作响,丝毫不顾及楼下邻居的感受。
正因为思密达大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夜生活踪迹,王总成了世界上那个最懂他的人。
✔ 思密达大哥每天10点半以后回家。
✔思密达大哥最爱看韩语卫视。
✔思密达大哥先后带过两到三个女性回家。其中包括老婆及神秘女性。
✔神秘女性穿超细高跟鞋,喜欢在地板上来回溜达,且爱哭,半夜楼上有哭声。
王总说自己不想窥探别人隐私,自己只想每晚不被各种声音打扰睡个安稳觉,奈何思密达大哥的夜生活简直就是一处公众开放广场。无奈之下,王总开始了向“思密达大哥”反映问题的交流之路。
每次思密达大哥听到王总的意见,只有三个字的神回复:嗯、哦、啊!
高深莫测的神回复,倒让王总一脸懵逼。天知道思密达大哥到底有没有听懂王总的意思呢?
终于某个夜里,王总在忍无可忍的盛怒之下,给这位思密达大哥写了一封投诉信。从此以后,思密达大哥半夜没了动静。
这封信的威力之大,曾让我私下怀疑,这是不是一封恐吓信?
自从走入心理学这个领域以来,我越来越关注交流这件事。我认识一个朋友,她与别人交流时经常使用一句经典对白:你到底想怎地?
乍听起来,这句话咄咄逼人,充满了防御攻击。可是作为她身边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她说话的这个直截了当劲。每当她听不懂别人话里“左三圈、右三圈、前后再走两圈”的弯弯绕,或者她已经清楚了对方的意图、对方却还在掩饰自己的目的时,“你到底想怎地?”往往就在瞬间将对话推近谈话的主题。
“你到底想怎地?”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会有种像被霸道总裁推到墙角逼迫就范的赶脚。虽然感觉上有点被流氓了,但有趣的是:多数人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随后生生咽下多余的废话,直奔自己真正的想法。
“你说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也许最能表达我们无法融入交流时的那种憋闷心情。
话说了这么多年,为啥我们就偏偏不能正常唠嗑呢?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语言解释体系。
如果你问一个人什么是湖蓝色?你会发现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还有的人,压根不知道什么叫湖蓝色。
关于湖蓝色,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知识体统和感官系统中储存着自己的定义。在这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第一个人告诉过他这种颜色就是湖蓝色,那么在他的解释体系里先植入的“湖蓝色”对应颜色就是这种颜色。
除此之外,每个人对色调、明度等感知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据说婴幼儿能够比成人感知的色差要丰富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的颜色只是出自于自己眼中的真相,可能与对方看到的有着天壤之别。
仅仅是一个颜色就能让我们给出不同的定义,何况是包含着若干不同词语的……一句话呢!
今天晴,但明天有雨。
今天晴,同时明天有雨。
今天晴,虽然明天有雨。
你能从中读出每句话不同的感受吗?
这样想来,当一个小伙子对你说“我去!”的时候,你先别急着不悦,也许这个词对他来说意思就是“我的天哪!”
2、 面对责任,我们各有自己的一套防御套路。
我发现,最让人反感的、容易激化矛盾的唠嗑就是关于责任和后果谁来承担的唠嗑。
爱人从网上订购一款手机,收到后发现手机屏幕有问题,爱人将新手机拍照后,打电话联系客服,客服是这么答复的:
——您到当地附近的维修站去检测一下,然后再联系我们。
——哦,您不愿去维修站检测。那您可以到当地的门店申请退换。由门店寄给我们,我们确认后再考虑怎么处理。
爱人有些怒了,客服于是说
——这样吧,您把手机寄给我们吧!
无论什么场合的打交道,如果面对既已发生的事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撇清自己的关系、推卸责任,那么一件原本可以平静解决的事情,往往会生出若干事端和麻烦。
在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出于我们的一种本能,然而如果脱离了客观事实和解决问题的动机,那么所有的交流都成了扯淡。
凡事不顾别人感受,只想保护自己利益的人,总以为自己的言谈和做法套路玩的很深,其实谁都不傻。故作聪明的交流只会让彼此失去更多信任的可能。
3、 忽略了语境,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对方。
什么是语境?
简单说就是我们说话时彼此所处的时间、空间、背景、上下文等等。
记得有一部搞笑的外国恐怖电影,叫做《双宝斗恶魔》。电影虽然场面有些血腥,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里面没有一个杀人狂,也没有所谓的恶人,但惨剧却接踵发生。
片中的两个男主因为外形粗犷和一些阴差阳错的误会,让一群到森林度假的大学生们误以为他们是传说中的杀人狂魔。
男主们外刚内柔,其实很想接近漂亮的女学生,但学生们却误信谣传,将两个男主的善举认为是杀人行动的开始。于是,学生们前仆后继要去杀掉两个男主,却在其中接连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故。
大学生与两个男主虽然都没有心怀恶意,但却像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真相”里相搏相杀。让我们不由感叹,这个世界上真的太缺少一台让大家都彼此明白的翻译机!
没有误解,就没有伤害。
我们怎么才能开始正常的唠嗑?
前阵有一天,我拎着一个大蛋糕站在路边久久打不到出租车。这时有个寄摩托的大叔停在我身边,问我要不要坐车。我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答复。
大叔看出我的为难,朴实地笑着说:你放心,首先我绝对遵守交通规则,你的安全有保障。第二,你拿的大蛋糕我帮你保管,绝对摔不着,摔了我赔你钱。第三,你想花多少钱,给个价,我觉得合适的话我就带你。
这个大叔不简单,几句话就让我对他开始产生了信任,于是决定坐一把电摩托。坐上摩托之后,大叔还在嘱咐:一看你就很少坐摩托。坐好扶稳,我会慢些开,你不用担心。
果不其然,这位大叔一路小心行驶让我消除了不少紧张,等待信号灯时还跟我唠起自己的家常。这让我想起在首都有时会遇到过一些特别爱唠嗑的出租车司机,虽然看起来挺热情,但自己会有些被搅扰的不适感。
眼前的这位大叔虽然也喜欢说,却丝毫不会让你觉得被侵入的感觉,因为他并不是自顾自一味地谈自己,总能在间歇时考虑到你的感受,帮助你消除乘坐的紧张。
目的地到了之后,这位大叔客气地说:希望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见。虽然我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不过世界这么大,没准我们还能遇见。
我不由佩服起这位大叔,他让我很享受这次乘坐电摩托的经历。
如果两个人可以做到由衷地散发自己的善意,同时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来一场正常的唠嗑似乎并不难。难的是一场唠嗑下来,我们总在说自己,却忘记了还有对方的存在。
唉,说到底,身为人类我们该有多么自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