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如给他推荐一本书。”这是余茜老师在阅读课上说到的,其实,不仅仅是学生,老师也如此。
余茜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绘本应该怎样读,并给予我们一定时间来阅读。在这里,我想谈谈《大卫上学去》,作者大卫·香农采用了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有趣调皮的大卫在学校迟到、上课下座位、上课嚼口香糖。他捣蛋了一天,在放学时果不其然被老师留了下来打扫卫生,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做的很好赢得了老师的认可,那一刻,他的眼里充满了光亮。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班里也有着像大卫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大卫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影子。他们常常做出与身边人不同的举动,常常让我束手无策,而我能做的是不断重复着“不可以”“不要”,或许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也缺少时间去思考去尝试,对待他们,应该给予多一些包容与爱❤️
一本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这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事,新手教师的我会迷茫,会胆怯,常常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分享交流,但阅读不同,阅读给予我安全的环境,是我的庇护所。
课堂应该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例如:
1.回归儿童的学习天性,教育要适合儿童。
2.回归学习的原点,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主动对话、深度对话。
3.回归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自主学习,学会对话、倾听、质疑和表达。
4.回归信任的学习机制。
常用绘本故事的方法
1.小大法
回归故事、尊重原文。有字读字,无字看图。
2.插嘴法
故事是讨论的媒介,倡导主动提问,不提供标准答案,不急于回归故事的完整性,尊重讨论规范。
尊重听众任何天马行空的观点与看法,不做恶意的批评;每一个问题都弥足珍贵。
3.海报法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故事讲述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曾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用20年的时间读完1000本书。今年是第三年的开始,从小热爱数学的我选择了中文系大抵也是对于阅读的热爱吧,总是在嘈杂的教室里,亦或是在被阳光普照的楼道,翻开书,开始了一场安静的洗礼,我喜欢读书,喜欢听别人的故事,感慨于别人的故事,也会常常为别人流泪。
于我自己而言,众多的书籍中我最喜欢《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塔拉·韦斯特弗,她真实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父亲是个虔诚的摩门信徒,母亲唯唯诺诺,她没有那么幸运,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是对世界的厌恶以及封闭的心,但历经种种,她永远地走了出去,飞出了这座大山。
阅读或许是一个孤独漫长的过程,但仍令我满足,沉溺其中。我爱阅读,是我永远的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