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于昨日太阳初升,霞光万道之时告别了这个她有喜有忧生活了96个春秋的世界,她带着自己的思想和她对父亲的思念去那遥远的天国寻找前世之旅。
她来的自然,走的悠然,不带半根草和一丝线,没有任何遗憾的离开了这个她深爱的村庄和她的四个儿女及一众孙子孙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惊扰万事万物,犹如天空的一片彩云飘过,无声无息,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仿佛不想打扰这个世界,只将自己的魂魄化作天边的景色靓丽。在她身后,她将自己的爱划分成几份,分别给了自己的四个孩子及孙子,使他们在木有母亲的日子里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语的来自一个母亲最纯的慈爱,让她们倍感欣慰,更是给了老母亲无限的敬仰和思念,母亲只是匆匆过客,只留美好给人间。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部中国西部农村发展史,她的成长浓缩了一个农村女人的心酸与倔强。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一切都是百废待兴,贫穷与饥饿就是这个时期的代名词,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特别盛行,男人自然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家庭的顶梁柱,妇女的半边天被挤得只剩一条线,自然一切都女随男做,母亲作为一个女儿身自然就被剥夺了自己一些应有的权利,小学没有毕业就被外公外婆叫回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年纪尚小,势单力薄,没有力气,劳动派不上好的工种,一天挣那少得可怜的工分以此来补贴家里拮据的生活。腾出资源让大哥、姐几弟妹去上学读书。自己和父母一样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主力军、顶梁柱。只因走出了学堂,扛起了锄头,就长大了起来,用弱小的肩头去跳生活的重担,一夜之间被长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母亲20岁那年经人介绍与父亲相识、相知、相爱。父亲家就在隔壁王村,家里特穷,有兄妹5人,父亲排行老大,因家里孩子多,经常吃不饱肚子,那年托人找关系参了军,成了一名军人,父亲为人诚恳,勤学善思,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深得战友喜爱,受到部队多次嘉奖,当时成了一名班长,在部队小有名气,他们很快成家了,先后有了我们兄妹四人,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的成长。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笑声,逢年过节还能有荤菜吃,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种小康生活了,时不时的,父亲探家回来,还能带一些好吃的,当然也会给母亲带些搽脸的东西。
生活总是给人以美好的期望。在我上初中那年,为了我们几兄妹能接受好的教育,父亲在组织的帮助下,我们一家迁居到了父亲所在的兰陵市,从此,也成为了这个边疆新兴城市的一员,慢慢的溶于这个城市的发展与壮大中,兄妹四人就读于当地的学校,母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主妇。
母亲年轻时是公认的“村花”,如今老了,在我心里却依然美丽。记忆中的母亲似乎无所不能——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家务之事,母亲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母亲虽娇小瘦弱,干起庄稼活儿却是一把好手;季节里的蔬菜次第收成,她赠予邻居或孩子品尝,总是不亦乐乎。母亲的能干友善是公认的。邻里对母亲的评价是:里里外外操持一把手,烧菜做饭味道算一绝。记忆里的无数清晨,饭已经热在锅里,院落清扫得很干净,地上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既细腻又亲切,母亲忙碌的身影总能惊起窄长院落的灰尘……
工作以后,母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吃点,吃好点,身体养得好好的。而我说给母亲最好听的情话是:“妈,我又长胖了!”这时,母亲便会笑盈盈地,仿佛做对了某一件事,幸福感溢满整个脸,深深的皱纹也仿佛一刹那舒展开来。“母亲,长得漂亮”这是大家的口碑。大家都说我长得像您,能不漂亮吗?
母亲是一个性格豁朗的人,对人对事都豁达,从不计较得失,整天总是乐呵呵的,大抵是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乐观的态度,总是对生活抱有希望,相信善恶因果,只要翻过了苦难堆积的山,淌过了泪水聚成的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览众山小的壮丽景色。母亲总是坚持每月初一、十五都吃斋念佛,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虔诚保佑自己的孩子吃得好、身体好、工作好……母亲总是一己之力愿扛起保护孩子的打伞,粉身碎骨浑不怕。
太阳的笑脸总是温暖的,给人一光明和信心。母亲满脸堆着笑意,她坚信,你对生活一个笑脸,生活就对你无限灿烂。母亲的天空都是湛蓝的,每朵云朵上都成了笑脸。风儿不燥,只是吹着。那一刻,我也成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张爱玲说:“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其实母亲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为了孩子,她啥都舍得,她给了孩子生命,就舍得去用自己的性命去守护,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诗歌的母亲,但她做的每件事都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既就是在那最苦的日子吃糠咽菜孩子们都认为是一种佳肴。
常回家看看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对回家的期盼。去年一次回家饭后,我坐在母亲身边,拉着母亲的手唠家常,当我手触摸到母亲双手时,发现母亲的双手竟瘦得皮包骨头,惊讶中一行热泪流了下来,那曾托起一个家庭重担的苍劲有力的手是否何时成了这样?或许母亲自己也未曾知晓。我紧紧抓住母亲的手,母亲不同往日那样假装埋怨:“牵手干嘛,那么大的街道,我又不会走丢了!”
可是,从大街到小巷,从丫丫学步到长大成人,我就是愿意这样握着那干瘪的手走过春夏秋冬,走过人生四季风雨无悔。母亲是一个怀旧的人,总是讲述着流年岁月的沧桑的故事,有些故事已打上历史的烙印,被岁月的锈迹掩盖了昔日的光辉。故事很沧桑多舛,母亲却说的云淡风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父亲36岁那年在执行任务时,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友牺牲了,那一刻,家里的天塌了,母亲曾几度昏过去,不能自己,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母亲都走不出这个突如其来的悲痛化成的圈。后来,在外公外婆的帮助下,才慢慢换过神,走出这个阴霾的时期。
没有了父亲,就等于掐断了这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一个女人,要想养活四个孩子,光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买新衣、上学……更是一种奢望。还好,父亲走后,部队给了家里一些抚恤金,这些成了一家人活下去的最后一点希望。
尝遍了人间的苦,历尽了生活的难。母亲总是心存阳光,相信生活不会欺骗自己,只要坚持了就会有收获。母亲凭着自己的倔强和坚韧,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四人养大成人,让我们四人都上了大学,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就是一种神话,成了我们这个小镇的一个传奇故事。多年以后,还经常听到人们传颂这个故事和故事里的母亲。
一年前,兄妹四人出奇的想法相同要给母亲过96岁大寿。那天,母亲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梳洗打扮后,准备着待客的食材。吃饭的时候,当蛋糕上的蜡烛燃起的时候,母亲在心里默默许愿“愿儿孙满堂,学习有进步,工作有成绩,身体有健康”,大哥大嫂祝老母亲“寿比南山不老松”;几个兄妹都虔诚的送上了祝福,母亲甚是高兴,那天也吃的特别多,不时夸着孙子孙女都长大了,有孝心……
在给母亲过了96岁生日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大概冥冥之中知道了什么,早早的把自己的一切安排好,在自己的房间安然的睡去,面带笑容悠然的去寻找父亲去了,这大概就是一种幸福,就这样优雅的去了西天。
母亲睡着了,亲人的哭声唤不醒她;母亲走了,带走了亲人的眷恋,家乡从此变成了故乡,我们像断了线的风筝无所依靠,再也听不到回家叫妈答应的回音了,再也看不见十字路口那站牌下母亲等儿回家的身影了,再也吃不到妈妈做的回锅肉的味道了……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模糊了这个夏天树叶的翠绿,延迟了城市中心广场巨大钟表发出的滴答声。
按照当地习俗,我们老家为母亲设了灵堂,亲朋好友、邻里相亲的祭奠,恭送老母亲西去,然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在村子公墓为母亲建造了新的房屋紧挨着父亲的墓室,让其和父亲在地成为连理枝,比翼双飞共同生活。
过头七时,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些母亲鲜为人知的珍藏的东西和一份母亲的遗嘱,看完这份遗嘱,兄妹4人抱头痛哭,母亲在其最后的日子里,依然想的是怎样让我们兄妹4人更加团结、友爱。不因自己身后的事弄得不开心,那样她去西天见了父亲也不好交代。
在母亲珍藏的东西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父亲留下的遗物:一顶军帽、一件衬衣还有一块手表,面对这些遗物,我们努力的寻找着答案,还原着当时的情景:夜深人静,等到所有孩子都离开了,一个中年丧夫的母亲,独自一个人,把丈夫留在家里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起,放到衣柜深处,这一切,是在那个悲伤消息传来的夜晚吗?可这些衣物呢?一个把丈夫的毛巾和袜子都视若珍宝的母亲,真的就不想丈夫吗?她是否也曾经在那些翻身起来的夜里,像每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一样,把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抚摸,这些衣物上,是不是也曾侵染过一个女人的眼泪呢?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敢深究,我们不忍细想。
睹物思人,面对这些遗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母亲对父亲的挚爱和对父亲未尽责任的担当。如何、怎样教育好孩子也是母亲最大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父亲最珍的报答。
母亲留下一份独特的遗嘱,她走以后,把她的存款分成4份。围绕这个特别的遗嘱兄妹4人召开了一次特别家庭会议,商讨如何执行遗嘱。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哥姐弟妹他们都不同意。当时我以为他们嫌自己的那份少,估不同意这样的分配。
大哥是家里的长子,在没有父亲的这个家里,大哥如父,大哥就理所当然的扛起了父亲的那份责任, 有担当,能包容,去兢兢业业的去尽一个父亲的责任和义务,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大哥家里条件也不错,生活没有任何负担。大嫂又是一个贤惠勤快的人,家里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活也非常美满,母亲就在遗嘱给了大哥一份。
大哥大嫂,从我记事到现在,我们兄妹之间不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是尽可能的宠着弟弟妹妹,特别有大哥大嫂样。这是我们这个家后来能够兴旺起来的一个重要力量,一个大家遵循的楷模,我想这就是的母亲善念和团结大局意识在大哥身上的体现和传承。
在给我姐的那份遗嘱上,母亲是特别用心的,在母亲的心里,姐的日子最艰难和不易,也是最需要帮助的,姐夫因病不在了,留给姐的只是伤痛和巨额的债务,为了给姐夫看病,姐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借了不少钱,母亲看在眼里,总是想法接济姐家,所以在遗嘱上她给多给了点,母亲的心总在儿女身上。
给我的那份,母亲也是用心的,没有了父亲,母亲就一直跟我生活,我陪伴最多,也算是尽孝最多,跟老人在一起生活的伙伴都有体会,在一起就要有一份精力去照顾,包括我女儿双休日有时间都会带姥姥出去玩,所以,母亲给我的那份也比较重,母亲总是以特别的方式平衡着这个大家庭的关系,不愿、也不忍看见儿女为了财产发生矛盾。
弟弟一家在滨海市生活,距我们这个城市有1000多公里,由于遥远,每年只是在固定的节假日、母亲生日全家都回来待几天,享受母亲的爱抚和不厌其烦的唠叨,每次都是热泪盈眶的相见和恋恋不舍的挥泪告别,弟弟也是一个特别有心人,每次回来,车里装的满满的,我家冰箱冰柜里的鱼肉,包括米面油基本上都是他带回来的,有时上次带来的东西还没有吃完,下次有满满送来。母亲知道、我也懂得这是弟弟一家的❤️心意,每每吃饭时,母亲都念叨着弟弟一家不容易。
这么多年一直这样,这还不算,每次弟媳妇还都给我妈额外给钱,包括我侄工作以后也给奶奶钱。我认为我妈这样分配有她的道理,她的存款有一半是弟弟一家给的,可是让我没想到,这个分法他们全都不同意。
那天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坐在一起沉默了许久,弟弟第一个说话,他说二姐,我的那分我一分都不要我陪伴最少平时给我妈多少,我这个当儿子的应该做的。另外房子我儿子有,不要。
母亲一生是平凡的,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在母亲心里更深低估,她是一名彻底的传统观念守护者、践行者。在家庭最大财富象征者—— 房产上,母亲将房子留给儿孙继承。在这个问题上,你和大姐意见一致,母亲把房子留给了大哥,你俩觉得呢?我和姐立马表态,都表示赞同,但是姐补充一句,我那份,我只要一份留个念想就好。
那天,一直没有说话的大哥站了起来走向母亲,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些年我一直在外,一天我都没有照顾,我感到非常抱歉和自责,我那一份我肯定不要,包括小弟给我这房子我也不要”。他这个想法一说出来,我们兄妹3个都哭了,但是我们态度非常一致,告诉大哥,这房子你必须接受。
此时我已经感动的泪流满面,也就是说除了房子给我哥、姐姐,留下的存款的每家一份,那是留个念想,其他的他们全部都留给了我。即使这样,哥姐弟弟还都说这几十年辛苦我了,这就是我的兄弟姐姐。
还有让我更感动的他们几个表示以后年节呀,我们还回来团聚。妈是不在了,手足血脉亲情还在,咱家的习俗还要传承下去。这个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是对手足情分的那份珍惜,真正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就这份遗嘱而言,我觉得挺对不起我妈。4个孩子中,我是最不听话的,有时闲母亲丢三落四的,但骨子里依然爱着母亲。这其实也是我妈平时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她的善良、贤惠、孝顺我们几个都看在眼里,就潜移默化在我们的行动中。
时间是有记忆的,总是将美好烙在骨子里,我从记事就有印象,母亲的善良总是被大家传颂的,对条件不如我家的亲属,她是能帮就帮点,她跟她的兄弟姐妹也不计较。左邻右舍的人们经常被母亲帮助,母亲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母亲常说“吃亏是福,也是一种行善”。多年以后,在兄妹之中、左邻右舍常常给母亲赞颂。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孝是能够传染的,当年我奶卧床,从得病到走都一直是母亲在照顾,从来没有怨言。母亲走后,我是天天想放不下呀,但是仔细想想,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旅途,父母只能陪我们一程,不可能陪一辈子。这辈子能成为父母的孩子这是彼此千年的修行和万年的福载。
阴阳两世界。冥冥中,我总是相信这两个世界总有一种微妙的联系方式,能够将彼此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人间阳光灿烂,儿孙朝气蓬勃,母亲在天堂看着他的孩子们如此团结,如此的谦让,如此的把手足亲情放在首位,她一定站在遥远的某片云彩上很欣慰很高兴。这也许算是我们再继续尽孝吧。
多年以后,在孩子们的提议下,他们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内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会,第一桶基金全部来自母亲传给孩子的财富,他们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将这份爱心传递了下来。最初,基金只给家庭成员,后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积极参加了社会慈善事业,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母亲的大爱得到弘扬传播。
这个世界,有没有来世我不清楚,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世界上会有来世,但是这一刻,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我是渴望有来世的,因为我们兄妹爱自己母亲,这份感情是无法割舍的,我们兄妹4个还愿做你的儿女,您常眠,我们常念,真有来生,再续前缘。
天堂有爱,人间有情。
天上云儿飘地上人儿追,在这不同世界的亲人总是相互祝福的,地上的人们总是望云思亲。那是因为母亲是最善良的,她用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爱,让后辈们能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并将这份有爱发扬光大。请母亲放心,我们这个大家庭会好好生活,活出你希望看到的样子。
母亲去了天堂寻找父亲,他们定会喜极而泣,开启一场生与灵的神仙般的生活。在小女孩擦然火柴的微暖火光里祝福天下无寒冷与饥饿;在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手术刀下为生命蓄积着能量--起死回生,摆渡着灵魂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