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同行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真实的样子,从而促使我萌生自律与向上之心。
昨天的作业没有提交,因为我觉得记录一天的时间对于我来讲不太适合,太琐碎,并且好像意义并不大,我觉得和老陈的连线以及复盘更重要,所以放弃了一天的记录。
很庆幸,这期做了领航员,阅读点评的“利他”最终转化为“利己”。
我看到“乘风组”每个成员的笔记,看到大家认真的阅读--思考--记录,我内心起波澜,尤其是逸兴江天每天近乎经典再现+思考模式的笔记输出,我不禁汗颜。
其实逸兴江天和我对于记录时间这回事态度有点相似,他写道:
“至于我本人,从未考虑过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记录压力。我总是觉得,如果把时间都花在记录上,那么用于实际工作的时间就会减少。因此,我一直认为这种做法并不适合我。”
可是尽管如此,我看到逸兴江天给自己订的KPI:每天至少投入一个半小时进行阅读,并撰写不少于三千字的阅读心得与实操作业(两者合计);
我看到逸兴江天为了防止自己作业应付,尽量利用白天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
我看到逸兴江天要到了老陈的日常时间记录表,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记录了一天的时间···
当时我想到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信,并为之付诸实践,脚踏实地,终会量变引发质变。
某位前辈说过:成功没有捷径,最快的路就是去走榜样披荆斩棘走出的路!
老陈用将近两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反复的更新迭代出来的工具我为什么不持续走下去呢?
老陈说:“记录时间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而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工具”。
时间记录让我们知道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记录还可以在我做事偏离计划轨道时,发出警报,把我拉回来。
我想起2024年1月航海的主题也是时间记录,翻出那时候的复盘日记是这样的(见图一):
而走着走着,在持续的过程中趋易避难天性使然,我的表格已经大大变了模样,大脑合理化的解释这一行为叫做适合自己的复盘模式,但其实每天复盘包括打印每月复盘记录,看空荡荡的今日总结中的“未完成事项”、“原因”、“时间管理建议”,终究心里是不舒服的,觉得自己少了重要的东西。
现在的每日复盘(见图二):
对比之下,成就感降低不少,老陈说:“任何一个工具,背后都有其理念和道理的,我们在最初使用时,直接沿用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闲话少说,即日起恢复使用老陈模式,锻炼对时间颗粒度的敏感性,在单位时间内做出高效的事情,才可以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有对自我时间管理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