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在永和学校的接待室,就《三国演义》,郭校长谈起了整本书的阅读策略。
“读名著怎么读?不能为读而读,要读出它的内涵,读出写作方法,三国演义的开头就是这样: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总的概括,后面的话就是对他的分述,而且是由远及近,由略到详。”
“语文主题学习解决了读的广度问题,但是要想纵深发展,解决毒的深度问题,就必须向经典出发,小学生不建议读《红楼梦》,也不建议读《水浒传》,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是非常好的选择。”
伴随着郭局长的说教,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把三国那么厚的一部书读100遍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三人:一位是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再一位是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100遍。这就是把厚书读薄读透的100遍现象,凡精于读书,工于此道者,必成大器。
“如果读三国演义你注意的话,刘备关羽张飞人物的出场描写他并不一样,刘备: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明显的可以看出刘备写的比较详细,我们引导学生读书就要告诉他们,这就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次要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
“大家还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刘关张请诸葛亮来来去去三回,在书中浓墨重彩的占据了几个章节,集中的妙处就在于:诸葛亮《隆中对》关于三分天下的论述,是书的核心部分,也是三国演义的精华所在。”
三国中场景描写尤为突出,“温酒斩华雄”并没有写打斗的场面,而是写关羽夸下海口,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华雄人头而入,这就是很好的间接描写;而“三英战吕布”便写的声情并茂,打斗场面尤为的激烈,这就是直接描写。
三国演义演绎的是正统的儒家历史,宣扬的是仁义礼智信,刘备是“仁”的代表,即使后面有追兵,也要带领老百姓过江;关羽是“义”的代表,桃园三结义,忠心跟随刘备,义薄云天,被后代尊为“关圣人”;诸葛亮是“智”和“礼”的代表,“隆中对”三定天下,“舌战群儒”于江东,一部三国史,英雄泪沾巾。
“《草船借箭》是赤壁大战最精彩的一个环节,然而在选入小学课本中的时候,把最重要的一个环境描写《大雾垂江赋》给删掉了,这实在是一个失误,删去之后大大削弱了草船借箭的神秘与神奇,简直是有点平庸了。”
“在二小尝试整本书的阅读,我们经历了几年,走了好几步,起初给学生布置读的作业,背诵的作业,老师在后面赶着,学生被动的读着,看似热热闹闹,世纪读者以索然无味,效果都不太好;后来干脆给班级布置课本剧作业,把经典剧表演搬上舞台,收到了良好效果。孩子们善于表演的天性得到了点燃,读书兴趣得到激发,简直是一发而不可收了!”
“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势在必行,讲解其中的妙处,要和科本写作方法紧密的结合起来,深度广度并驾齐驱,阅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是啊!在我们小学阶段,种下孩子们阅读的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们而言,那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