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朝在前8位皇帝治下,东汉政坛虽然也出过一些风波,有过早夭的小皇帝和跋扈的外戚,但并没有经历多么紧张的危机。
110多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不过,到了公元144年,第一个麻烦冒了出来。
29岁的汉顺帝意外病逝,太子刘炳还不到3岁。
顺帝的皇后梁氏升格为太后,开始执掌实权。
这位梁太后熟读儒家经典,不是无能之辈,可她最倚重的两位大臣,却在互相较劲。
第一位是太尉李固,他个性正直,声名达于天下,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也是外朝的掌控者。
第二位是大将军梁冀,他是梁太后的哥哥,不仅飞扬跋扈,还睚眦必报。
梁太后想让这两个人合作管理中书省,结果自然是一地鸡毛。
麻烦还没完,小皇帝刘炳刚即位4个多月,就得了重病,危在旦夕。
从宗室子弟里选谁来当新皇帝,瞬间成了难题。
按照李固的想法,汉家的新天子,应该是符合儒家标准的“贤君”,最好年纪大一点,有一点政治头脑。
他主张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
梁冀中意的则是7岁的乐安王世子刘缵,原因也很简单:
新皇帝的年龄越小,梁家继续把持朝政的机会就越大。
两位候选人都被召到洛阳,他们等到了刘炳去世的消息,却一直没有被告知,谁才是那个幸运儿。
东汉的皇位就这样空缺了19天。
李固和梁冀每天都在争执,居中调停的梁太后却先扛不住了。
她意识到,自己承受不了皇位长期空缺的后果。
而如果继位的是年长的刘蒜,太后临朝称制的权力就会在短短几年内被收回。
根据六大豪门轮替规则,下一任皇后是不能出自梁家的,自己的家族至少要失宠几十年。
电光石火之间,梁太后的自私心理占了上风。
她顺从哥哥的意见,选择了刘缵。
这就是东汉的第10位皇帝——汉质帝。
万万没想到,汉质帝虽然年幼,却极有主见。
他不仅得到士大夫的拥护,还公开质疑梁冀,说他是“跋扈将军”。
梁冀一怒之下,干脆毒死了即位还不到一年半的质帝。
这一回,他直接踢开外朝,勾结内朝宦官的领袖曹腾,把自己的准妹夫、14岁的蠡吾侯刘志推上了帝位。
曹腾就是曹操的养祖父,刘志则是臭名昭著的汉桓帝。
为了杜绝后患,梁冀还把士大夫集团的领袖李固、杜乔先后下狱,罗织罪名杀害。
民间舆论一时沸沸扬扬,对朝廷产生了质疑。
到这时为止,东汉在不到3年里,已经经历了4位皇帝,其中两位是梁氏家族挑选的,其间还发生了大逆不道的弑君事件。
所有征兆都显示,东汉的“理想政体”,在特定条件下是会崩溃的。
外戚只要搞定内朝宦官,再让执政的太后保持中立,那三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尚书台这群“工具人”,只会和强者站在一边。
至于汉章帝定下的轮替规则,它并不是成文的法律,对梁冀这样的挑战者毫无办法。
士大夫倒是有点骨气,但只要没了领头的,还是一盘散沙。
防范措施陆续崩溃以后,梁冀就成了东汉权势最大的外戚。
但他不像王莽,没有系统的政治理念,成天只关心聚敛钱财,修建私邸。
13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梁太后已经去世,汉桓帝也到了亲政的年纪,可梁冀丝毫没有交出权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