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家庭聚餐、邻里寒暄、同事闲谈……从小到大,感觉一直被各种各样的寒暄包围着:
“吃了没”
“在哪上大学啊”
“找的什么工作,一个月拿多少钱啊”
“找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
我们时常被这些问题包围着,这是来自于各方各面的一些关心,但是,我们内心里真的需要这些、喜欢这些吗?不能排除在这人际关系的社会,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人情味。但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一点点个人的空间,一点点个人的隐私。但是这个社会真的允许隐私存在吗?
记得前段时间是看的文还是在群里看友友们聊天来着,说身边有人通过写作成名了,但是无论如何也不透漏是在什么平台或者用的什么笔名,这种情况真的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某某爆照了、某某出轨了、某某穿的衣服拿的包包什么品牌多少价位了,恨不能的从内到外全给剖光了,这个社会真的很难允许隐私存在的。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作为子女我们要尽孝道,作为父母我们要养育子女,为人妻、为人夫,为人下属,为人领导,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身份,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呢,完整而独立的自己是否存在呢?
在这个喧闹的社会里,我时常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很多时候,我不愿意说话,就喜欢静静的发呆,我想一个人找一个幽静的场所,最好是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就那样安静的待着。
这时我想起了一个词,“孤独”,在我印象里,这个词一直感觉是个贬义的,但是为何我却觉得很喜欢很享受这种孤独呢。
“孤”是没有大人照顾的孩子,现代汉语称“孤儿”。“独”是没有年轻人照顾的老年人,现在汉语常称为“独居老人”。“孤”“独”二字有令人怜悯、同情之意。但是在西方的语境里,“孤独”来源于“太阳”“惟一”。两种不同的文化赋予了“孤独”不同的意涵。
此时丫头看到我正在打着孤独二字,就给我说,她有一本关于孤独的书,但是她没太看懂,随即给我找了来。
《孤独六讲》一本专门讲孤独的书籍,作者蒋勋,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孤独的核心价值——跟自己在一起。”
“我可以孤独吗?
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
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
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这本书分了六讲: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
我懵懵懂懂,直觉这是一本好书,我也不一定能看懂,但是可能正好对我现在有些懵懂有些杂乱的心绪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会好好读这本书,读书的过程整理自己的思绪,尽力做一个相对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