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有一口水塘,名叫门口塘。塘水不深不宽,颇有些长,呈半月形,连接着村子的东西头。
岸边栽种着许多柳树,大约有一些年头了,柳树的根部经过塘水的不断浸泡淘洗,裸露出许多根茎在外面,盘根错节,一半隐没在水里,一半呈现在水面,像一座座幽暗神秘的宫殿,许多鱼虾青蛙都喜欢躲在里面,当然还有蛇。
沿着水边一路走去,会发现好几处搭建有伸向水面的小小水桥,那是方便村里人日常洗刷用的。于是,在每个宁静的早晨,当阳光爬上屋顶,揉碎在细密的柳叶间,便常常能够听到从水桥边传来的妇人们手持棒槌捶打衣服的声音,“笃笃笃……笃笃笃……”一声一声,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有的水桥离得近些,妇人们便隔着水面一边洗衣一边说笑着拉着家常。我还记得母亲蹲在水桥边捶打衣服的样子,有时洗完后,母亲端着满满一盆衣服往回走,我便提着棒槌跟在身后,不停向路边的小草挥舞着,那神气的模样像是战场杀敌的小小将军。
到了夏天,门口塘便是我们的游乐园。匆匆吃过午饭,放下碗筷,便央求大人能不能下水玩一会。大人自然是不允的,因为刚吃过饭是不能下水的。等到苦苦熬过半个小时,便迫不及待向水边跑去,远远便看见伙伴们在水中嬉戏溅起的水花。有时实在等不及,便趁大人不注意,找一个隐蔽的所在偷偷摸下水去。
我们在水里打水仗、做游戏,比赛潜水,看谁潜的最远。水中有一块粗大的横木,我们分成两组,一组站在上面防守,另一组从四面进攻,在激烈的交战中,直到把横木上的人全都撵下去便算作赢。我们在水中打架,借着水的浮力,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什么排山倒海掌、佛山无影脚……,打的水面水花四溅,睁不开眼,还自带“呼哈……呼哈……”的声音,却不知喝了多少口水,那神气十足的样子,好像一个个都是武侠小说里武功盖世的大侠。我们还在水里练习各种泳姿,最喜欢的是仰泳,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只露出一张脸和一小块肚皮,任由水面轻轻抚摸着身体,看起来十分的舒适安逸,可我们的手脚在水里却是一点也不闲着的。
晚饭后,又是在水中一阵嬉戏,常常直到夜幕降临,大人们在门前一声声喊,有时提着棍子赶来,大家才依依不舍游上岸来,一个个撒开脚丫子朝家里跑去。
有时,我们会在水边钓鱼,寻一个阴凉处,伸一截鱼竿在水面,静静等着鱼儿上钩。最烦那种极小的小鱼,名唤麻姑龙,又是会吃又不容易上钩,实在叫人气的拿它没有办法。如果有谁不时钓上来一条大鱼,大家便“哄”的一声全跑了过去,挤成一团,看着那一小块水面赫然伸出五、六根鱼竿,让人不免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有时,我们还在水边打水漂,看谁的水漂打的又多又远。打水漂的石块选略微扁平的最好,姿势和力气也很重要,有时为了打的远一些,使尽了力气,第二天起来,整个手臂都是酸酸的。
门口塘最热闹的事,莫过于每隔两三年的一次捕鱼,那是村里的一桩大事,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
提前几天便开始陆续抽水,等到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围到岸边观看。养殖的家鱼由大人们先行捕去,剩下的鱼儿则任由孩子们去捉。我们光着脚丫子,提着小水桶,一步一步在淤泥里前行,看见鱼儿,只要不是太小,统统抓到桶里去。有时,若捉的一条大鱼,会得意的举在手里朝岸边的大人扬一扬,赢得一声夸赞,心里美滋滋的。若不慎从手掌间溜掉一条鱼,又会懊恼起来,埋头弯腰,两只手在浑水里摸来摸去,心里不服气的想着,一定要把它捉回来。
等到上了岸,只见大家的身上、手上、脸上、头发上,到处都是泥,简直弄的不成样子,可是看着自己辛苦捉来的小鱼,大家又都很兴奋,凑在一块说着笑着,就像一条条刚从泥里钻出来的活蹦乱跳的小泥鳅。
那时的门口塘,虽然只是一口小水塘,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难忘的回忆,还有那些一起玩耍成长的小伙伴。而如今,岸边的柳树早已不见了,水桥有一些已经坍塌了,当年的那些小伙伴们现在也是聚少离多,就连最小的弟弟也已长大在外独自打拼;有时,回到老家,一个人静静站在门口塘边,看着熟悉的水面,想起儿时种种的趣事,感怀之余,也不过只是在水边洗一洗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