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开会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女生,之前一起合作了话剧的灯光音效控制。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孩子,长得并不漂亮,衣品也很一般,或者说是不注重打扮的人,个头不高身材匀称,看着比实际年龄要小一点。总是一脸平静地抿着嘴站在旁边,给人一种很沉静的感觉。
实际上她很有才华,在文字方面,至少我在认识她的这段时间内是这么认为的。说出来的话可能是很有深度或者令人重视的,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能在嘈杂的讨论中抓住问题的重点的女孩子。我有感觉她读的书非常多,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都脑补出了她手持一本书的场景。不知道是哪里人,好像是南方人,这就变得平常一点,仿佛我的认知里面南方的同龄人在学生时代会比北方人读的书要多。
这些评价不一定中肯,有事实基础会更可信一点— —用一晚上的时间扒下了一个剧本并用极好的语言组织了它的脉络和线索— —对我而言是有难度的。这些评价让我感到羡慕甚至嫉妒,虽然是我本人作出的评价,但那是我心里对一个女孩相当高的评价了,气质方面的,那是我想要拥有的,也是我所不具足的。我如果是一个男孩子,这样的气质会让想要同她交往,忽略掉其他的一些外在因素,仅仅是希望她每天对我说一些话。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即使是有这些气质的女孩也不一定看起来像她这么沉静,不慌不忙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她的笑容是非常收敛的,并不夸张,那种很静谧的笑容。就这一个条件,我自己就不可能成为具有那样的气质的人了,我拥有夸张的笑容和非常低非常莫名其妙的笑点,也会因为一个梗反复地笑。
我可以改变的大概只有读书这一点了,开卷有益还是相信的,看的东西多了,审美水平上升了可能也会让笑容出现在脸上的机会变得珍贵而有分量,说出来的话也更有意义和作用,降低一点废话在日常交谈之中所占的比例,向那种女孩再迈进一步。现在看的书非常有限,自己知道是打游戏看番剧的时间增多占用了我读书的时间,可能这一阵也要加上一个网购,读书需要一颗沉稳的心,也会造就一颗沉稳的心。
身边有一位读书很多热情奔放洒脱的女生,同样让我羡慕不已,似乎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 个人认为在任何时候做到不会无话可说也是一种能力。
成为那种非常热情夸张的人还是低调安静的人,我似乎总在选择,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和我的不稳定的性格、薄弱的自我意识有关系了。看见有人随性随心地表达自己,我会羡慕;看到那些娓娓道来泰然自若的人我也会去贴近迎合。所以我想我可能不是偏爱某一种人格,应当是在希求一种状态,是特定的状态,强烈的个人标签所具有的那种魅力气息。
强烈的个人标签— —强烈的性格是让人记住的重要要素,若不突出,怎么让人记住呢,所以我又在想可能我只是不想混入大众,想要让人记住,成为焦点,从内隐的要素来分析好像是这个原因,但是在群体中我又极度抵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是不是非常矛盾、分裂的性格状态呢,矛盾是每个人都有的,也并不奇怪,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我是芸芸众生中的极其普通的一个分子。多么地渴望强烈个人标签啊,这是不是一种非常病态的心理,大多数人应当是非常讨厌被标签所限定吧。不过对于上面的两种状态,自由随性是不可能的了,我绝不会成为那种做事说话完全表达自己意愿的那种人,我会考虑周边任何一个友人或伴侣的想法和心情,然后按照他们所期望的来。
在接触了佛教之后这一点更加突出了,似乎从根本上从人格中剔除了我执,将自我的欲望和诉求降到了最低,大家觉得怎么样好就好,大家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以大家为出发点,自己却也从未对此表示过强烈不满。果然还是后面一种性格更接近我能够达到的状态,其实也是我想要造就的人设,前台表演的“假面具”,对我而言最为轻松不做作,也符合多年以来在大家心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