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同事带着7岁的儿子来我家做客,本来她是要单独来的,但是正好家里老人有事出去,就只好一块把孩子带来了。进门时同事拉着他,让他叫阿姨,孩子漫不经心的看了我一眼,随口喊了一声阿姨便撇开他妈妈进门了。有孩子的小聚永远是大人在聊天,小孩在玩闹,我也是习惯的。但是那个孩子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我没办法忽略他的存在,专注的和他妈妈聊天。为了安抚他的情绪,他妈妈还是做了准备的,给他带来了一个小变形金刚,还有一本漫画书,但是孩子显然一会儿就没有了兴趣,开始对我家感兴趣起来。他先是把每个房间单独参观了一下,包括摆弄下卧室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以及客厅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当然他妈妈在和我聊天过程中也管过他,叫他不要乱走乱动,但是可以看出来,孩子一点都不怕她,嘻嘻一笑便不理了,最后他直接把重点放在了我书房书架上的小工艺品上。我出门喜欢买些小工艺品,总觉得它们都带着异乡的气息,可以让我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但很显然孩子是没心情感受的,他把一个小海螺哨挂在脖子上后,便开始去拔一只手工小兔子的毛,紧接着不停的旋转一个八音盒上面的小人,好像期望那个小人跪地求饶一般。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小破坏之后,他又嚷着要看电视,一边吃饼干一边看电视也终于让他安静了一会儿,终于在饼干屑把我的地毯湮没之前,我和她妈妈结束了愉快的下午茶时光,因为还要送孩子去跆拳道班,她带着孩子走了,临走时她说:“真不好意思,小孩子,太顽皮了,下次可不带他出门了。”她说这话后还让小男孩把脖子上的海螺哨摘下来,但是孩子不肯,我说:“带着吧,送给他了。”同事赶忙道谢,孩子吹了两声哨子,走了。
她们母子走后,我在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熊孩子?他的种种作为仅仅是因为年纪小,太顽皮?我一边清扫着地毯上的饼干屑一边回想着小男孩的行为,还有“顽皮”这个词,越想越觉得不能释怀。我不是心疼手工小兔子,也不是觉得打扫地毯太累,我是觉得如果这个小男孩的所有行为举止都能用“顽皮”这个词一言以蔽之,那么这个词所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顽皮“甚至当上了”教养“和”礼貌“的反义词。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熊孩子“我们是不是过于避重就轻,把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为年纪小、不懂事、太顽皮是否过于偏颇,我们大人是不是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就拿来我家做客的小男孩来说,进门不好好叫人,说明他没有尊重长辈的意识,在别人的家里乱逛乱拿别人的东西说明他还不能分清自己拥有和他人所有的界限,在被妈妈管教后仍旧我行我素说明他对父母缺少一点敬畏之心。小男孩在我家里始终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最后临走他吹哨子时,那蔑视一切的样子,那神气的表情如果说放在一个7岁的孩子身上或许还能被接受,那么放在一个可以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大人身上便让人觉得十分不舒服了。
我想是不是我太敏感了,因为自己没有小孩儿,所以便把小孩的某些行为放大了,可能孩子就是这样。但是我也经常看到很多顽皮但有教养的孩子呀。他们在玩闹的时候会把自己弄的像小泥人儿一样,但是遇到老人也会亲切的叫爷爷奶奶,他们会把爸爸刚买的玩具几天就拆坏了,但是到了其他人家里也会很有礼貌,也懂得对人说谢谢。
孩子们的确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抑制的能力,”高兴"似乎是他们整个童年生活的唯一目标。面对白纸一张的孩子,我们大人究竟应该画什么图画?现在条件好了,大部分家长在物质上都极力满足孩子,但是却忽略了让孩子从小就具有最根本的礼貌和教养。就像是一个买了很多昂贵染料,但是却不懂画技,随心所欲乱画一气的人。一张白纸虽然被昂贵的染料涂满,但是却毫无章法可言。
教养是从小在家里养成的行为道德水准,是需要从小灌输的,每天一点点才能汇集成江河成就一个人的涵养。一个从小就对父母缺少敬畏的人,长大后还会听取家人的意见吗?一个从小就没有礼貌的人,成人后能从容的待人接物吗?一个从小就分不清自己拥有和他人所有的人,以后可以抑制住自己的欲望吗?孩子是需要管教的,画画是需要设计和笔法的。一开始就不管不顾,乱涂乱画,最后想好好画也是枉然。
让每个孩子都成龙成凤是不现实的,但是让每个孩子将来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却是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家长是责无旁贷的。小孩子顽皮是天性,但是缺少教养却是不幸,中国古话说是三岁看到老说的便是从小养成的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大人的一点疏忽而让世界缺少一副美丽的图画,应该让孩子在成长的日子里,会读书、学做人,强身体,知荣辱,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