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晚上玩游戏,因为游戏规则,跟小朋友A起冲突。那个小朋友A因此骂了脏话,孩子很生气,跟A有了肢体冲突。爸爸前去制止,儿子脾气更大了,拿起水桶做砸的动作,而且奶奶上前制止,儿子还想打奶奶。最后水桶被砸烂,儿子被带回楼上做惩罚椅(我认为这个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如果达不到孩子的内心,家长的参与只能让孩子觉得更委屈)。
因为我并不在场,爸爸简单跟我说了缘由,我判断主要问题是抗委屈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1.因为我不在场,先让孩子和爸爸分别描述了现场的情况。(鼓励表达)
2.用院长的抗委屈流程,逐步跟孩子沟通。顺便在孩子做惩罚椅的时候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具体环节。(先跟孩子交心,讲出孩子的真实感受,)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1)主要问题是抗委屈能力不强
2)提早发现问题,提早改善
3)强调安全问题,水桶砸人,对待老人的态度
4)提到应对方法,孩子自己想起来,之前我给他教过,说可以用上(如果那个孩子在骂人,就跟他说你大声点我听不见,你再大声点,你站到游乐场中央说,最好让大家都听到他骂人的声音)(其实我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还是孩子自己想到的)
5)跟孩子讲了呼吸控制法,把孩子也逗乐了
3.第二天奶奶告知水桶摔坏了。我不打算再买新的给他。破掉的水桶也不能浪费,我提议做个情绪桶,用来放情绪和感受。孩子欣然同意。(破的桶有很好的视觉冲击力)
4.第二天还跟孩子说,你看明明是A骂脏话,结果你控制不住情绪,就会出现打人的情况,反而爸爸收拾你,水桶也摔坏了。我们多不划算。所以,情绪管理有多重要。
昨天磕磕绊绊用了院长教的方法,效果还不错,而且慢慢能体会出每个环节孩子的心境和院长的用意。就是不太熟练。以后有合适的场景,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