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接到这样一个小任务:[ 打开微信,找到身边重要的人,想感谢的人,给ta发一条信息:你啥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 ]
我放下手机,脑子里掠过生命中我能想起来的那一些重要伙伴,安静地,叹惋了一小会。然后上班去了。
晚上下班回家,我拿起手机来,打开微信,翻看满满当当没有删除的聊天记录。这是持续互动但没成交的客户,这是未曾谋面某群添加的微信好友,这是远在天边几年没见的好友,这是各种各样的工作群、兴趣群、线上学习群、打卡群…… 该发给谁呢?我点开若干。写了一句邀约,然后复制粘贴。
我: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呗。
A : 私事?(还附上一个微信自带的那个坏笑表情)
见此回复,我默默地傻笑了一下。好样的,直奔主题。
这位是我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创业小伙伴,我们从陌生人到相知相惜,然后携手共同奋斗,为同一个目标而紧密一起,已经四个年头有余。忙碌的时候,我们也曾虽然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完全顾不上说上一句话;有需要的时候,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相互聆听彼此的心声。都是在匆忙城市生活中,关注心灵的同路人,能遇见,恐怕就是生命中的美好了。
但在下班后的晚上,微信预约吃饭,我们还是第一次。心有灵犀的互动,让我倍感痛快。我们都很珍惜这样的契机,而我居然认真地预约了一会,便觉得仪式感很足,也非常期待。结果,我们预约了下一周休息时间,来个羽毛球之约以及午餐。
我: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呗。
B: 你来北京了?
我发了个露齿大笑的表情:“我在深圳”。小伙伴怕是瞬间白眼我了一下吧:“刚下班,煮饺子吃去了。”
一年最多也就约个旅行才能见一面的小伙伴,我们的认识也是缘于旅行。想起五年前彼此回到正式的工作轨道之前,都暗自叹息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为将来的旅行做好新一轮的准备。刚回到工作岗位,开启新生活的那段时间,常常夜里微信互动,聊起从前感叹现在期待着下次旅程去哪里。结果,我们发现,居然都一直在各自的岗位坚持了下来。这五年来,也就在两处旅行地,见了两面。之后,几乎一年到头偶尔才几条微信互动。
于是我的预约仿佛成了一个神奇的预约,它要飘在空中,等着落地到某一处的机会。我猜,会不会有一天,我突然跑到北京,跟这位小伙伴说:我到了,出来吃饭?我相信那个时候,她会说:你在哪?等下。
我给另一位远在广州,也是日渐疏于联系各有各自轨道的小伙伴发了同样的邀约信息,她答复:你在深圳?我明天去深圳,但是谈完事马上回,没时间见你。我只好幽幽地说,好吧我居然问得这么及时。
小伙伴回了我一个阴险的表情。
我们都是城市的蝼蚁,为各自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怕是很难得可以约上知己好友分享心中的点滴感想。但我相信,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吃饭这事,一个认真的邀约,我觉得,就会在对方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而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主动的问候,就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神奇的链接。
我很喜欢另一个小伙伴的答复: what about next week? 这是一位外籍伙伴,他曾告诉我,会为重要的事情安排时间。
这周很忙,下周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