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先生“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著名诗句将古城景观描写的淋漓尽致。这里既有“千里冰封、万壑积雪”的北国风光,又有“田畴沃野、河渠纵横、鱼米之乡”的南国秀色。走进这座古城,在不经意间注视它的容颜,那一瞬间,会让人感到一种如诗如画、如烟如梦感觉,在那些晨曦微照的雕栏粉墙之上,在那些如血残阳湮没的阁楼塔影之下,曾经演绎了多少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故事。千余年时光里,古城就这样从容澹定地走着,像一个牛背横笛的少年,携带着丝绸和尘土的光亮,走过了岁月的一天天,一年年……
高孟和他的总兵府
在古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对于今人来讲,无非是飘荡在坊巷街闾间的笑谈而矣,大多都已悄然湮灭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但说到古城的那座兵府,就不能不说起高总兵来。其实,在清朝的历史上,高总兵算不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我曾翻阅过《甘州府志》,志书上记载,高总兵名叫高孟,字浩然,甘州城东十三里处高家河湾〔现甘州区上秦镇高升庵村〕人。其“性耿直,精骑术,多力善搏。”自幼父母双亡,少年从军,熟读经书,且孔武有力,懂得兵书韬略,以英勇善战而威名大振。志书毕竟是志书,记载的很简略,曾经多少辉煌事,最终也就归结为了几行冷峻的文字。
西风残照,逝者如斯。做为一座西部重镇的总兵,坚守和退却,当会有多少惊心动动魄的故事呢?但说来可怜,在古城探访高孟的遗迹,问及路人竟然都会摇头,不知高孟为何其人,看的出他们的迷惑相当真诚。一个在故里做过总兵的人,而今的古城人对他却是那样的佰生,许多人都没听说过。在浮躁而功利性极强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大抵没有多少心思去关注于一段遥远的历史记忆。
在古城的广场西侧,我见到了一位老人,他沉吟片刻,比划着对我说:“总兵府就在前面,不过现在成了图书馆,没有以前那么排场了。”我和一位爱好摄影的朋友顺着老人指引的方向来到总兵府所在的街巷民主西街。《甘州府志》上记载,总兵府是一座有府门、大堂、二堂、三堂、书斋、厢房和后宅一套庞大的双层楼阁式四合院〔包括主楼、配楼、藏书楼等〕,以及亭台、泉池、园林组成。四合院楼阁歇山屋顶,青砖砌墙,双狮守门,中间是正堂,两边是七十二座虎头街门,飞檐雕柱,气势磅礴,煞是威严。府门内有砖雕磨塑的麒麟照壁。整个府邸设计独特,气势非凡,占据了甘州城里的一条大街。而今,走进这条街巷,从巷口望去两旁尽是一些简陋的商业门面,并没有发现那张扬着富贵气的门楼,石狮等。那些门面前边摆着一些小櫈、小椅,上面晾晒着一些小儿的衣裤之类,一看就是寻常的百姓人家。正值晌午,几个老人坐在巷子里,闲谈着一些家长里短。进入图书馆的大院,环视四看,其实说来真没有什么可看的。当年那座富丽堂皇的总兵府邸,那种戒备森严的场面早已荡然无存,它的主人高孟也已在数百年前化作了尘埃。志书上所记载的那些照壁、大门、大堂和泉池园林等都已不复存在,有的建筑也已破败不堪,那些门楼已经坍塌,坍塌在了历史的风雨之中。但透过这些遗迹,总兵府当年的排场可以想见。站在这座府邸前,似乎可以依稀听到几百年前高总兵骑着战马从街巷深处嘚嘚走来的声音,那模糊的印象,竟然也变的逐步清晰起来,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条小巷平添了许多铁血内涵和坚硬的元素。这里曾演绎着一个边关大员曾经的喜怒哀乐和生生死死,这里曾承载着锦花般的兴盛和无可奈何的败落。在这里,他曾导演过一场场战事,那壮岁旌旗、风云际会的大场境早已消散在了渐去渐远的历史涛声中,只留下了一些林林总总的传说,走在百姓的闲谈的和志书当中。
走出总兵府的院子,看到来读书的人络绎不绝。我在那里徘徊了好久,当然不是为了怀古,也不是为了留恋景观,隐隐只觉的心头有一种欣慰之感,过去将军府邸,而今的图书馆,甚好,曾经的金戈铁马化作了今日的读书人潇洒的身影和笑声,凸显了几份历史的张力和文化气韵,我想这也不正是高总兵所期望的吗?
高孟本来可以走向文场,做一个潇洒自在的名士。在甘州古镇里,交几个文人学子,官僚商人,诗酒文字里往来,曲水流觞里惬意。当然他也可以走向妓院赌场,领略人生的另一种风景,“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也许他更是一位农家好手,在祁连山下,黑河岸边把洒话桑田。但他去走进了军营,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高孟随军征讨平定了陕西叛清提督王辅臣。王辅臣有一部将名叫李甲,此人骁悍多勇,屡摧清军。一次,高孟与李甲对阵,他一箭射中李甲咽喉,立下大功,被朝廷提升为守备,游击。之后,调至四川平定川东之乱,继而远征滇南,平定了吴三桂叛乱。吴的部将唐四侯是一员猛将,号称“万人敌”。一次攻城中,高孟奋勇攀登进城,与唐四侯扭抱在一起,经过一阵滚爬撕拼,高孟用自己的头盔击碎了唐四侯的脑袋,围观的双方将士惊骇不已,从此高孟名声大振。高孟战功显赫,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康熙皇帝封为延绥总兵。继而接任了川北、宁夏、凉州总兵。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高孟大兴土木,在甘州城内〔今民主西街西端〕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总兵府。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对于生命力的衰竭,将军与普通人是一样的无可奈何。关于高总兵的死,大都是一些民间的传说。一次,高孟在平寇中,抓获了寇营中的两位美貌女子,他把一位进献给皇帝,另一位留在自己府中。一天,康熙皇帝到三宫六院,偶尔发现高孟进献的这位美人长发飘逸,夸道:“美人的金丝真长!”这位女子答道:“多谢万岁爷夸奖臣妾,我的头发还不算长,我妹妹的才算长呢。”皇帝一听忙问:“你妹妹在哪里?”“我妹妹就是西北侯高总兵的小妾。”皇帝一听大怒:“这还了得!这个高孟,竟敢把最美的女子留给自己,这不是欺君吗!”于是下旨问斩,早有监斩官领旨飞马直奔甘州而来。事后,康熙皇帝冷静一想,又觉高孟一向忠诚,且屡建战功,怎能草率定罪问斩?想到这儿,皇帝传旨收回成命。立刻派出免斩官飞出燕京,直奔甘州而来。谁知这匹坐骑到甘州城长沙门护城河偏偏要喝水,任凭免斩官怎么抽打,也无济于事,足足喝了半个时辰。待免斩官赶到高总兵府时,高孟的人头刚刚落地。皇帝惋惜之至,便传旨将甘州城南长沙门马喝过水的护城河赐名“饮马河”,同时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名曰“饮马桥”。传说归传说,但人死了,还留有这么多的说法,让后代人争论不休,想想高总兵真是不简单。
高孟死后葬于城东家乡高家河湾。墓地内置有神道碑,翁仲,因墓地雕置许多石人、石马、石骆驼、石狮子,故称“狮子坟”。一个黄昏,我曾探寻过一次高总兵的墓地。在淡淡的晚风和斜斜的夕晖下,狮子坟沉默不语,显得孤寂而落寞,往昔的辉煌和美丽已被岁月的流水湮没,砖石塌落,荒草萋萋,哪里还能看到志书上记载的影子。几度斜阳夕照,几度飞花落叶,凭吊者的梦已随风凋零,人们大抵早已忘了这里曾有的风景,忘了曾经锁在这里的故事。站在那里,我想了很多,一股沉雄苍凉的情感溢满着胸襟,数百年后的今天,若是高总兵在天有灵,不知他当作何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