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是高贵者的一种标志,凡是有眼泪的人,眼泪为他人而流的人,大多是善良而有人性的人,但凡是投机专营,蝇营狗苟的人,往往没有忏悔和惋惜,即使有点滴泪水,也是为失去而惺惺作态。
最高贵的女子应是林黛玉,她的眼泪日夜不息,是对神瑛侍者的回复,而是对人间苦难的叹息。除了才情以外,黛玉最让人神伤的就是她的眼泪。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饱含着情。根据马经义先生统计,林黛玉在前八十回中,一共哭了37次。
三个目的:一是为宝玉而哭。“还泪”是她最主要的“任务”,所以她为贾宝玉哭了22次。二是为身世、父母而哭。林黛玉父母双亡,客居他乡,虽然锦衣玉食,但是无依无靠。她为身世哭了7次。三是为亲情而哭。哭泣是从“亲情”开始的,剩余几次哭泣都是比较综合性的,有多种因素。
最终可以归纳、浓缩成一个根源,为“情”而哭。哭出的眼泪中有感怀、怜悯、体贴,还有自我。
叔本华对于哭有这样描述:“哭是以爱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和想象力为前提的。容易哭的人既不会是心肠硬的人,也不会是没有想象力的人。所以哭也可以被当做性格上一定程度的善来看待,因为人们觉得还能够哭的人,就必然还能够关怀别人,还能够同情别人。”
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也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她的内心是自足的,除了宝玉,也许没有太多的东西能够伤害她,但是她还是为人生寂寞如雪而悲哀,为看到的蝇营狗苟而悲哀,对于世俗之物她没有太多的要求,北静王的手串,对于她来说也是臭男人的东西。她追求的是性灵,人与人的挚爱,可是大观园尚且雪雨风霜,刀剑相加,外界的一切又有什么是她所能够承受的?
这种善良只能用泪的意向表示。
关爱他人,感慨自己。马达先生曾说,林黛玉的哭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普天之下女性的共同不幸而哭。“集这些不幸而罪风刀霜剑之恶,率天下之控诉而控诉之,这是黛玉之哭的强烈思想内容所在。”
韩文志先生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林黛玉的泪“不仅是为了爱,也是对阻扰、破坏这种爱的封建礼教及封建势力的深沉控诉和顽强的抗争。”
黛玉的抗争是无力的,她没有任何武器。
即使她有家族的财产和亲人的庇护,或者是花容月貌,饱读诗书的才华横溢,在这样肮脏世间是无法应对外界压力的,风吹过,花散去,人生如不待风吹自落的花。
她看到了十二衩中所有人的命运,也懂得葬花的人最后也将不知所踪。可是她只能用血泪混着诗词,书写着青春的葬歌。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叔本华还说过:“哭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痛苦而是由别人的痛苦引起,也可以说是因为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命运,从而最终还是因为对自己的同情而哭的。这似乎也就是在遇到丧事时自然要哭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场合,人们哭的绝不是死者,而是因为通过死者看到自己的也会死的命运而哭。死者与自己的关系越亲密,看到自己也会死的命运也会越清晰,从而也就会哭的越悲伤。即便是死者早就痛苦不堪,此时的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我们仍然会痛哭不已。”
花的葬礼,是大观园中亲近亲密人的故事,山坡绝倒的人,也在葬歌之中。
通过龄官和贾蔷,宝玉知道世间所有的眼泪,并非全部为他而流。一个人一生能够收获独属于他的眼泪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奢侈和奖赏。但对于黛玉的眼泪,得到宝玉感同身受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成书的概况,这把辛酸泪是为了家族、自己和他的《红楼梦》而流。
而作品中“眼泪”这一意象折射出无限丰富的含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书中各样的人等,有各种场景的眼泪,如王熙凤也常常流泪,贾珍、贾政等也会流泪,但很多眼泪都那么不真实,不纯粹,包含太多的世俗欲念,与高贵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