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如果在生命弥留之际,让我选一种食物作为最后的一餐,我一定会选岐山臊子面。
我生在岐山臊子面发源地,长在岐山臊子面发源地,自然而然的吃着它长大的,这个食物已经化为我血液的一部分,深深地扎根在我身体的每一寸角落,不管身处何地,每逢佳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最怀念的就是家乡的岐山臊子面。
而妈妈做的岐山臊子面,却是我最怀念的味道。虽然我知道,妈妈做的臊子面在岐山臊子面界属于味道中等,但是在我心里,只有妈妈做的才是全岐山最好吃的。因为,这碗面里,不仅有妈妈的味道,而且深藏情怀,独一无二!
每次在外拼搏到累了倦了的时候,就会买张车票,奔赴熟悉的港湾。每次回家,老爸总会没完没了的嘱咐老妈:去买点肉吧,娃回来了,给娃做臊子面吃。老妈总是嫌老爸啰嗦个没玩没了。两个人吵吵闹闹中,把臊子面的原材料都准备好了,然后在家里满怀期待的等我回来,每每一想起老爸老妈在我回家的时候洋溢出的如同几百年没见的情绪,我就忍不住的热泪盈眶。
爱在父亲母亲
听母亲说,她和父亲结婚的时候,父亲的家里穷的没有一滴米面,就差沿街乞讨了。
而那时候母亲家里很有钱,外公和舅舅都是教师,典型知识分子人家,母亲和父亲的婚姻,外公外婆是极力反对的,因为父亲家实在太穷了,他们担心母亲嫁过去受苦受罪。可是母亲不听,一心就只想跟着父亲,外公外婆劝不过,就随母亲意愿去了。
母亲嫁给父亲后,外公外婆送了一大袋子的米面,并嘱咐父亲一定要照顾好母亲,父亲的嘴巴可会说了,让外公外婆放一万个心。
母亲说她给父亲做的第一顿饭就是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在父亲母亲那一代是最高规格的食物,能吃到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对父亲来说是极大的奢侈。
而笨拙的母亲,用她天生灵巧的双手制作了那个全天下最美味的面条。和面、擀面然后切成细细的面条一气呵成,那时候他们吃不起猪肉,母亲用油泼辣子加上一些佐料,熬成了一锅没有臊子肉的臊子面汤,母亲看着父亲狼吞虎咽地吃完,意犹未尽又盛了一碗给父亲,那一顿臊子面父亲吃的热泪盈眶,暗暗下定了决心,这辈子一定要拼尽全力给身边这个女人幸福……父亲说他从来没有吃过那么美味的食物,我的奶奶都没给父亲做过这么美味的面条。
父亲后来给我说起那一碗臊子面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母亲是幸福的,被父亲宠溺了大半辈子,而父亲也是幸福的,被母亲爱了大半辈子。
所谓的年轻时陪你吃苦的女人,年老时陪你享福的男人,大概说的就是我的父母吧。
爱在亲朋好友
波和鸡蛋是我大学认识的好闺蜜,内蒙古人。
关系最铁的时候,我带着波和鸡蛋去我家里玩,那会儿妈妈还在上班,但是听到我带了朋友回家,便请了假,急匆匆地跑到超市买了肉和菜。
我知道妈妈要为我们做臊子面了。我不止一次给波和鸡蛋吹牛皮说,我妈妈做的岐山臊子面特别好吃,我每次都要吃好几碗呢。
每每这时,波和鸡蛋就特别嘴馋,迫不及待想要去我家里尝尝妈妈做的臊子面。那一次她们终于如愿以偿了。
那天,我安顿好波和鸡蛋,便进了厨房打算帮妈妈一起做,并且顺便学习一下制作臊子面的方法。
妈妈说,你走开,快去招呼你的朋友。
我说,没事,我给你帮忙,我也想学一手,以后都不能经常吃你做的臊子面,好伤心的。
妈妈见赶不走我,就开始指挥我洗菜择菜,我都一一照办,并且记住了一些小诀窍。
抓一把干黄菜花和干木耳,泡在开水里泡着备用。
打几个鸡蛋,加一点点盐拌均匀,然后加热电饼铛,把拌均的鸡蛋液倒进电饼铛中,把它摊成薄薄的鸡蛋片,放凉后拿出来切成小小的菱形片。
面条一定要自己擀的最好吃,擀的越薄越好,然后切成特别细的细面,一定要保证不要断,这样子出来的面条特别的劲道好吃,这个需要有技巧和有功夫的,所幸的是,我学会了。嘿嘿。
做臊子肉的猪肉一定要肥瘦相当,这样做出来的肉最好吃了,还有做臊子肉的醋一定要是粮食醋,最好是自己家里酿的醋,(这个是我妈妈的拿手绝活,我这辈子是学不会的),岐山醋弄出来的臊子肉才是最好吃的臊子肉。做臊子肉是一道挺复杂的工序。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臊子肉做好了后,盛在碗里的时候,要加一点辣椒面,辣椒酱或辣椒油是不可以的。
我最爱的就是调臊子汤了,妈妈总会在准备好了一切东西之后,让我来调臊子汤,切段的黄花菜、木耳、胡萝卜、鸡蛋片、切沫的葱花、姜片以及蒜苗一并倒进白开水一样的汤锅里,加盐加醋以及做好的臊子肉,不一会儿一锅飘香四溢的臊子汤就弄好了。
妈妈煮好了面条,凉水过一遍,然后我来盛汤,盛好汤,我便迫不及待地喊波和鸡蛋来吃。
我记得,那一天,波一个人吃了九碗妈妈做的臊子面,鸡蛋吃了五碗!波说她还没吃够呢,还想吃,但是肚子已经撑到爆了。
直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妈妈做的臊子面一直是远在内蒙的波和鸡蛋的牵挂。
爱在未来
岐山臊子面传承了三千多年,已经让人们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体味她的味道,体验她的独特做法,感受她的吃法和魅力,证明对她的忠诚。这种忠诚已经被转化为一种精神象征,被人们赋于了任何竞争对手都不可超越她的力量,这就是岐山臊子面之所以能流传的核心力和在民间生存的生命力。
中央电视台美食节目编导、著名美食理论家沈宏非先生在他的《写食主义》一书中讲到:“吃喝实在是一件很没有原则的事情,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都是极其私人的,情绪化的,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是的,岐山臊子面这种由周代流传下的古老面食,有她独特的味道、做法和吃法,也有她强烈的地域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让人复制。“一千个做臊子面的人,做出的臊子面就会有一千个味道”,如何熬制岐山臊子面汤,其食材配料、火候、熬制时间都会成为做面的关键环节,必须是先做人,后做面,再做牌子。
而母亲做的臊子面之所以能成为我和父亲以及好闺蜜们的心头最爱,大抵就是如此吧,很情绪,我们爱她,所以我们爱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