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了很多关于“宇宙”的书籍,有以生命宇宙探索为主要内容的,也有字里行间夹杂、以宇宙宏大为视野来感叹的。说来可爱,每当我读到宇宙相关的句段,我便会想到中学时最爱背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后会心一笑。
王羲之笔下的宏伟格局,这可能就是他“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原因。
以“宇宙”为主题,正是希望自己能够像王羲之那般,舒展眼力、开阔视角,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
壹: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见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有逻辑的意识流总是令人心折。单读这首诗,或许觉得这是一本有关宇宙浪漫与告白的书籍。其实不然,这位生长于叙利亚,素以“精神上的流放者”自居的当代阿拉伯杰出的诗人,视角意料之外的、如宇宙般宏大。
他的诗歌,更多的联接的是他与整个社会、文化与发展。他的诗中总是带着反叛者的冷硬,将深刻的哲理隐晦地穿插在字里行间。
如今的叙利亚环境并非想象中的平和安乐,文化上也存在着畸形的生长,政治的黑暗和腐败的枷锁仍在长夜漫漫中延绵。正如他在诗中所言,“他屈从于已经存在的黑暗,我屈从于尚未存在的黎明。”
推荐这本事,不仅仅是因为阿多尼斯的文笔优美,每首诗都极其适合摘抄。
而是他代表了他的精神、他的国家,在这个诗人缺位的时代,抛开虚情假意的辞藻堆砌,从真实与哲理出发,嘶喊走向黎明的力量。
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经典永不过时。第一本书比较小众,第二本书便推荐这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人人都听过,不见得人人都读完过的一本书。
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擅长读它,甚至比读《百年孤独》还要费劲。即便我对于其中的名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颇有振奋的感觉,但也不影响我对这本书感到困惑。
我推荐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深刻揭露了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和远超其他作品的be美学。
而是主角动态的成长路径、作品中复杂的人性塑造。
“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我们期待一个逆风翻盘的主角,但也认同失败的可能性。
试炼的道路本就是跌宕的,怯懦与坚强并不矛盾,一个人立体的人物,他所展现出的人性亦是多样化的,如何保持这种人格上的平衡,也是我们在创作中需要学习的。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雨果所言,“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但如果阅读不下去,可以先从影视作品看起,反向推动一下。很快就能搞清楚人物关系,在读书时,便能够捕捉到属于你自己的精神内核。
原创不易,走过路过不要忘记点赞哦(⁎⁍̴̛ᴗ⁍̴̛⁎)
-祗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