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初识
香格里拉是藏族自治县,这里土生土长的,都是藏民。也许是由于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的缘故,藏民们大多肤色黝黑,且看起来有种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老成。气质而言,与汉人也不大相同。他们的眸子漆黑,透着一股子刚毅;形容深沉,但却若影若现地散发出一种天生的野性。
今天的第一站就是纳帕海骑马,给我牵马的小哥才16岁,他说我骑的那匹马比他小一岁,却是正值盛年。一路上他手机里的汉语歌和藏语歌交替播着,他时不时就跟着哼两句。与我们在马背和草场上的拘束不同,他跳脱得仿佛就是一只小动物,完全融入自然的怀抱,时而和马说两句话,时而折一折树枝野草,迎面走来的小姑娘扔给他一大把野果,他接住了就往袋子里一揣,再扔一粒进嘴里,顺便很是自豪地指给我看他们家新建的大房子。我问他为什么藏民房子上的窗子都要上浅下深地嵌在墙内,他把眼睛从手机屏幕上抬起来瞟了一眼,有很快地埋了下去:"啊?就是这样的啊。"我:"应该有什么作用的吧?"他:"有什么作用?好看呗!"我轻笑了一声,只当他是在敷衍,略有点不屑和不满,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后来一整天的过程中藏族建筑见的多了,突然发现其实并不是上浅下深,而是因为窗户周边都用深色涂成了梯形,因而产生的视觉错觉罢了。至于为什么周边梯形地涂一圈,还真就是因为"好看"。因为他们地房子本身就会建成梯形,这样一来窗户就与墙体保持了一致;此外还有宗教地原因,据说这样窗户看起来像经幡。其实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因为这些饰纹,即使是成排的普通建筑也有了一种神奇震慑力,厚重的力量感之中萦绕着丝丝教义的神秘感,确实很"好看"。就我和他的接触,说什么民风淳朴实在不十分恰当。他是个很精明的孩子,比起我们这些养在温室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同龄人,他们也许从很小就开始真正"体验生活"了。每天和无数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不知道他是否也经历了从被占便宜到占别人便宜,从吃亏上当到花言巧语见风使舵看人说话的过程,但我却在他身上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烙印,一道一道宛若结痂了的鞭痕。如果把我们都比作一株植物,他的生长比起我来实在要更具美感,那种曝露在阳光雨露风霜冰雪下才能沉淀出的坚实和茁壮,一点一滴凝聚着生活的现实,却使得他的生命显得那么坚韧,那么壮阔,那么真实。看着他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所谓"相形见绌"。提起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我们总抱以一种"可怜""施舍""援助"的态度,现在看来,实在可笑得很。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些要整个趴在马背上还要人推上马的人大概才是很没用; 我们这些闻不得一点异味受不了一点风沙的人才是很值得"可怜"; 我们这些睁眼不识草木虫鱼叽叽喳喳到此一游的人才是很应该受些"援助"。在他们眼中,他们的猪羊肉比我们所谓的上等精选要好吃,他们的酥油茶比我们最最昂贵的茶酒要好喝,他们的天地远比我们广阔,他们的信仰远比我们高贵。在他们眼中,我们大概就是些傻瓜,捧着自以为是的文明泛滥着对他们而言不要白不要的同情心——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可怜我们,但我们真的很可笑。大概原本所有的"居高临下"就都一样的可笑吧。
纳帕海之后我们前往普达措国家公园,这里要描述风景的话,以我有限的语文水平实在无能为力,绞尽脑汁也只能想出那最简单的三个字:"太美了。" 附图自己体会~ 我就普及一下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吧。公园景点一,属都湖。属都意为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奶酪,不要诧异,因为其实密度越高硬度越大的奶酪品质才越好,所以这实在是对这片湖水极高的赞美。景点二,高山草场。这里的人们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会就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农耕,而年迈一些的老人就会到山里放牧,那些散落山间的小木屋就是他们的居处。景点三,碧塔海。碧塔海有两大奇观:杜鹃醉鱼、老熊捞鱼。因为这里水边的杜鹃花极为美艳,但却含毒,杜鹃花飘落水中,若鱼吃了便如人注射了麻醉剂,不省鱼事。夜半老熊出没,行至水边,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饱餐一顿。两大奇观由此而来。不过我们来的季节不对,没能有机会一探真假╮( ̄ ̄)╭贯穿整个公园都能见到的有几种我从未见过的植物。图三二行一列是酥油花,因其叶片可以用来包裹酥油而得名,山间公路边随处可见,都是野生的。图三二行三列挂在树枝上的绿色丝状物叫长松罗,当地人称树胡子,可入药,消炎止血功效甚佳,而且它的生长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空气被污染环境被破坏,它就会干枯脱落而死。此外还有高山柳,它可没有什么"万条垂下绿丝绦",它的柳条是向上生长的,叶片呈椭圆形,所谓"柳叶眉"的柳自然也和它没有半点关系。公园内还有很多野生动物,据说夜间出没更多,但我们确实看到了"三只松鼠"。
公园海拔3500—4000m,期间步行栈道共7.5km,当天走了超过25000步。在这样的海拔高度走这么些路实在累得够呛,除了大口大口喘气外脚下如挂着千斤坠,直到次日还双腿发软。不过有这独好的风景为饵,实在是种"万死不能辞"的诱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