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参加无戒日更写作挑战营第9天,经历了前几天的激情洋溢,群里议论纷纷,好些小伙伴在讨论着说脑子已被掏空,不知道该写啥了,也有些小伙伴说写不下去了,日更好难。
的确,日更是件很难的事,首先时间就是硬伤,特别对于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的朋友。好不容易忙了一天回到家里,结果你关上门坐在电脑前自己码字。另一半要怎么样去安抚?小宝贝会不会有意见,觉得你都不陪她?
过了时间这一关,更重要的还是写作本身。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
在简书上看文,大部分朋友都会说写作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爱好。对此说法我从前也深以为然,我们因为热爱,所以努力去做一件事。但是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却颠覆了我的这个看法。
去年老妈生日的时候,我问她有没有什么梦想没有实现?比如有没有一直想做却没有去做的一件事或者想学却一直没学的技能。老妈想了半天,最后回答我,想学钢琴。想想也对,老妈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没事会去跳舞,她一个人的时候也喜欢口里哼着歌。我说那好,我给你买张琴吧。
去琴行的路上,我又一次问她:“你确定你真的想学琴?”老妈点点头:小时候就想学,但是家里条件不好。
钢琴到家的第一天,老妈很开心,在琴面前坐了好久。可是一个星期过后,我就发现她几乎不碰琴了,天天抱着十字绣。至少我在家里的时候,她从来都不在琴面前,也不提相关的事情。
我问她:“怎么不弹了呢?”她摇头:“不行,学不会。”我继续问下去:“不是有视频吗?可以先练指法啊。”“算了。”“要不我给你找个老师?”“我不学了。我就做我的十字绣,那琴留给你学着弹吧!”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学琴不是她的梦想吗?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她想学琴想了几十年可拿到琴却反而不愿意学了呢?
看着她日复一日起劲地做着十字绣,一边喊着眼睛疼一边却仍舍不得放下手里的针,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我们做一件事,兴趣只是敲门砖,能够让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一定是来源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
读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吧:某些科目成绩很好,然后就会强者恒强,而成绩差一些的学科往往弱者恒弱。为什么?因为我们某科的成绩好,自然就更有兴趣学下去啊!
比如我妈,虽然抱怨着做十字绣的累,但她依然愿意去做。为什么?因为她绣得真的很好,针脚匀称细密。她绣完了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来的亲戚朋友交口称赞,据说还有同学愿意花钱买回去。她受到鼓舞,感受到成就感,自然愿意继续做下去。
而对于学琴这件事呢?她坚持了几天,练指法枯燥无味,她的年纪,手很容易就酸,也不能体会到从手指化出乐曲的美妙,当然就很容易放弃。
有人说,那兴趣呢?所谓的兴趣,有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因此在我们内心自己幻化而成的期待。
回到写作这件事上,为什么我们写不下去了,其实还是因为我们没有体验到成就和价值感。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写出的都是10万+阅读量的爆文,你会不会坚持不下去?到那个时候,恐怕所有存在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吧。
有小伙伴说,我阅读量低,辛辛苦苦写了都没人看,好想放弃。其实,这是每个新手的必经阶段,包括我现在也是如此。那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因为我每天都能给自己找到一点进步,然后用这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有人会问,我要到哪里去找成就感?看着首页的阅读量和点赞数,我就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写下去的必要了。其实,成就感并不是在跟别人的比较中获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只是盲目的用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较,那估计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啥自信。
跟昨天的自己去做比较,比如今天我是不是多用了几个不重复的词,是不是能够用更精炼的句子去表达清楚一件事情,或者我对一件事情的思考是不是比昨天更多了一个角度等等,只要做到任何一点,其实都是成就,都是能够激励我们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所以,只要我们能从中找到成就和价值感,我们就一定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日更也是妥妥的。
无戒日更挑战营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