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已经二十年有余,可是干班主任确实是第一次,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上学期班级各项工作基本上都比较顺利,也许六年级马上就要毕业,这学期总感觉很多工作开展起来有点不顺。
近一个月以来,感觉干的较多的工作就是"补窟窿",也就是哪儿出问题改正哪些问题。学生闹矛盾了处理,卫生搞不好了强调,纪律不好了继续强调,真是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期中考试前,班里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磊出现了异常行为,晚自习前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接给自己接回去拔牙,他妈说牙齿该掉就掉了,有点忙过不来,要不给他爸爸打电话等等,通话持续了十几分钟,挂了。磊把电话还给我后,当即在办公室将快要掉的牙用力掰掉,地上残留着血迹,然后离开了。我以为没什么事,就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大约有二三十分钟,一个学生来报告说磊手流血了。教室里值班老师还在,我过去把磊连说带拉的拉进办公室,发现他右手紧紧的握着,我把他的手掰开,发现手中有一小块玻璃渣,手掌和手臂都被划伤了。赶紧和家长取得联系,和学生沟通一直到家长到来,把他带走。本来觉得这件事已经过去,磊也和以往一样,表现的非常出色,没想到又发生了一次类似情况。大约一周后的一天上午,走进教室,发现磊有点不自在,我假装无意走到磊的旁边,用手摸了一下磊的左手,惊讶的说到,手怎么这么凉,再次把他拉倒了办公室,并且又一次掰开了他紧握的右手,发现手中又握了一块玻璃。询问原因,他说心情不好,想见血。又是一番说教,并和家长沟通,这次没让他再回家,所幸发现及时。(下图是手中的玻璃渣,他说是在厕所里捡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件事使我刻骨铭心,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以后不管干什么,不能只做亡羊补牢的事,还要做到未雨绸缪,在班级里多观察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