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是上个礼拜五,去钟书阁时随手一翻发现的。说来很丢人,我当时很意外书里有个主人公叫锺书,当时心里反复咀嚼这个名字,总觉得这个名字和一位名家有些牵连,可作家又是杨绛先生。我选择向丫头不耻下问,有些不好意思的推了推在我近处的二丫,低低的问道:二丫,这书里的锺书会不会是我认识的钱钟书钱老先生。丫头有些愕然的抬眸,定定的看了书几秒,低声回应:就是钱钟书老先生。我们之前学过作家杨绛写的文章,我知道他们二位是夫妻。”我嘴角微微抽搐了几下,猛眨了眨眼,有些不自在的掩嘴清咳了两声。我有些汗颜,还是说道:我今天才知道他们二位是一家人,以前读的书算是白读了。但后来我还是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我在分享觅得好书的朋友圈时,将杨绛先生称呼为杨绛女士。后来,我百度了一下,方知已杨绛先生的影响力及社会地位,早已被尊称为先生。所谓先生,达者为先,师者之意,杨绛先生当之无愧。近些日子,琐事缠身,天气酷热难耐,人的心情也跟着烦躁不安。所以,阅读方面备懒了些。只需三个多小时就能看完的书,我整整花了近八天才将其end,可见心绪何其浮躁。也正因为心绪不够豁达,我又拾起这本书,把余下的一并看完,心情也舒畅了不少。杨绛先生的文字,虽算不得华丽、斐然,但有治愈人心的力量。朴实无华的文字,更能在无意间打动人心,令读者共情从而从文中深受鼓舞。
2022年7月8日 书于疲惫不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