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了,很多大学生都回家准备过年了。可最近有位家长跟我倒苦水,说女儿刚回家那两天,一家人有说有笑,可第三天,女儿突然就不开心了,问啥都不说,就把自己关屋里。这可把老两口急坏了,不知道咋哄。其实,孩子大了,心思也变复杂,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得讲究方法。
首先,咱得稳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不搭理人,咱心里肯定不好受,可千万别急眼。你要是一上火,对着孩子发脾气,本来可能不大的事儿,保准得闹大。
就像我邻居家孩子,回家也是闷不吭声,他爸一生气,直接破门而入,结果孩子更委屈,好几天都没缓过来。所以,先深呼吸,告诉自己要冷静,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接着,咱得给孩子点空间。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小世界,有时候碰上烦心事,就想自己待会儿。这时候,咱别一个劲儿地追问。
你可以给孩子留个纸条,或者发个消息,跟她说:“宝贝,爸爸妈妈知道你可能碰上事儿了,等你想说了,我们随时都在。”这样既表达了关心,又给了她足够的空间。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些,没准就主动找你倾诉了。
等孩子愿意开口了,咱就得学会倾听。别一上来就给孩子出主意、讲大道理。你就安安静静地听她把话说完,让她把心里的委屈、不满都倒出来。
比如孩子说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了,你要是立马说“你应该怎么怎么做”,她可能就不愿意往下说了。你就点头、附和,让她知道你在认真听,理解她的感受。
听孩子说完,咱得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别总是用自己的老观念去评判孩子的事儿。现在的孩子想法和咱不一样,咱觉得没啥大不了的,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儿。
就像我女儿之前因为社团活动安排不开心,我一开始觉得这有啥,可仔细一听,才发现里面涉及到她的很多想法和努力。只有理解她的感受,孩子才会觉得你是和她一伙的,愿意听你的建议。
最后,给孩子提建议的时候,也得讲究方式。别命令式地说“你必须这么做”,而是用商量的口气,比如“宝贝,你看这样做会不会好一点”。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培养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回家闹情绪,是亲子沟通的一次挑战,也是增进感情的好机会。只要咱家长掌握好方法,耐心引导,孩子肯定能敞开心扉,和咱们亲密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