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回的故事,孙悟空的辉煌只在前七回。
从那之后,悲凄愁苦之类的词,全是属于他的。
我对电影《悟空传》的喜欢是非常简单的。
没办法,一看到银幕上孙悟空在不停地战斗,我就立刻觉得很燃。
其实,不管是什么电影,只要有取经之前孙悟空四处打架的戏码,我都爱看。
尤其是大闹天宫。
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见孙悟空在《西游记》里受了太多委屈,想让他再痛快几回。
实在忍不住要跟你们数数这份委屈。
就从一个老妖怪说起。
在《西游记》里,有个不起眼的老妖怪,没什么后台,也没什么能耐,一招未出,就死在了金箍棒下。
但也是它,****在短短不到两页的出场时间里,让孙悟空捂脸痛哭,哭完还给它磕了个头。
这妖怪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老娘——九尾狐狸。
在平顶山莲花洞,孙悟空为了把幌金绳搞到手,假扮小妖,去请它来吃唐僧肉。
说到底不过一计,骗人的手段也不新鲜,取经路上前后用过几十回。
只因孙悟空一进山洞,勾起伤心事,百感交集,才有了后面那段。
书里是这么写的: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
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
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地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除了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那一回,这一哭一跪是《西游记》里最让人心酸的。
看着像个小插曲,却暗示了孙悟空命运的急转直下。
自那之后,孙悟空拜得越来越容易,哭得越来越频繁。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向来主张男性刚强,所以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老话。
哭哭啼啼,殷勤跪拜,算不得好男儿,更不像是盖世英雄。
一个让妖魔神怪闻风丧胆的人物,会变成这样?
你若不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先说“拜”。
鹰愁涧收了小白龙,山神土地前来送鞍辔,唐僧慌得滚鞍下马,望空礼拜。
那时,孙悟空还在一边儿笑他:
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诺便罢了。
这话不是吹牛。
第一次见玉帝,孙悟空“挺身在旁,并不朝礼”。
第一次见如来,孙悟空正跟天兵天将打得兴起,上来就是一句:“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
知道对方来头以后,也不拜,还在心里暗笑“这如来十分好呆”。
然而,出了五行山之后,美猴王渐渐没了锐气。
遇着打不过的妖怪,去南海找观音帮忙,一回比一回恭敬,是“端肃正行,敛衣皈命,倒身下拜”。
有一次正说着话,提到红孩儿变成观音去骗人,观音大怒,把宝珠净瓶掼到海里,唬得孙悟空“毛骨悚然,即起身待立下面”。
走着走着,孙悟空像是喜欢上了讲礼貌。
拜文殊菩萨,拜黎山老姆,连见到广寒宫的太阴星君都会“慌得收了铁棒,躬身施礼”。
到最终成佛,更不知叩了多少头。
再说“哭”。
孙悟空的哭是从三打白骨精被逐开始的。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还有一次痛哭,因为杀了一伙强盗,唐僧又要赶人。
孙悟空哀求无果,只好跑到落伽山诉苦,“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这是大哭,小哭就更多了。
唐僧爱哭就不说了,猪八戒偶尔也哭。
孙悟空跳着脚骂过他们,“莫哭!莫哭!一哭便脓包行了!”
没想到后来,他比猪八戒和唐僧加在一块儿哭得都多。
打青牛怪,空手败阵,扑梭梭两眼滴泪。
小雷音寺落难,只有自己逃出来,仰面悲哭。
找不到唐僧,凄凄垂泪。
听说唐僧被吃了,顿时失声,泪似泉涌。
翻翻《西游记》后五十回,几乎每一回孙悟空都得哭上一次。
温顺恭敬,脆弱伤感,这还是那个闹过天宫,不可一世的孙悟空吗?
当趟保镖却被坑成这样,真替他抱屈。
《西游记》是孙悟空的大悲剧。
一百回的故事,孙悟空的辉煌只在前七回。
从那之后,悲凄愁苦之类的词,全是属于他的。
取经的不是唐僧吗,为什么要把孙悟空搞得这么惨?
电影《悟空传》开篇即道破玄机:“一切不服管教者皆为妖魔”。
上天权威不可撼动。
妖魔是要除的,就算杀不掉,也得削了他的反骨,灭了他的狂傲,让所有人看见他的投降。
孙悟空吃了败仗,被压在五行山下,却留下了轰轰烈烈的传说四处流传。
更讨厌的是,****他还没服。
于是,天庭和西天再次联手布下一局,让孙悟空一步步把自己送到了如来面前。
天要伏他。
要他“拜”,是让他学会做小伏低,指天搭救。
要他“哭”,是捏着他的软肋,挫掉他的棱角。
出发时,他是“齐天大圣”,自己封的。
到达时,他是“斗战胜佛”,人家封的。
什么成佛,杀了那只猴子,才是让孙悟空去西天的目的。
你看那一路上,有谁不知道:闹过天宫的孙悟空已经立心归顺,重新做人。
“你怎么不保唐僧,跑到这儿来做什么?”
这宣传效果,比用五行山压着他,要好太多了。
所需工具不过是:一群妖怪,一个唐僧。
妖怪负责明着打压,看着厉害,但只送点皮肉之苦,算小角色。
真正黯淡了孙悟空一颗玲珑心的,是唐僧。
孙悟空输在天真,对唐僧动了真情。
唐僧随口扯个慌,他就把金筛儿戴上了。
唐僧揭符救他,送了他身衣服,他就把一颗心给出去了。
就算被人家赶走,仍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一知唐僧有难就巴巴赶过去。
回去路过东洋,不忘跳下海去洗个澡,去去妖精气,因为“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再看唐僧是怎么对孙悟空的。
找个由头就念咒。
试试金箍儿好不好用,念两遍试试。
听了妖怪的谗言,念两遍试试。
为了一件袈裟,唐僧就说:“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
孙悟空从花果山赶来救了他,不要他谢,只央他少念几遍紧箍儿咒,“足感爱厚之情也”。
结果呢,没走几步,到了乌鸡国,猪八戒撺唆唐僧念咒,要孙悟空想法子救活一个死了三年的国王,唐僧张口便念。
挑点毛病就骂人。
唐僧没少劈头盖脸地骂孙悟空,动不动就“你这猴头”、“泼猢狲”。
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打妖怪,二是找吃的。妖怪不是天天有,可是饭得天天吃。
西行路上人烟稀少,多是荒凉景象,找点吃的并不容易。猪八戒抱怨过好几回,孙悟空却得有求必应,不能多说一句。
一不小心,就遭数落。
“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从不当成亲徒弟。
唐僧对孙悟空的亲近,除了孙悟空救他的时候,只体现在他给别人的承诺里:
我那个大徒弟,降妖可有一套了,我让他帮你。
一觉得孙悟空惹了麻烦,马上划清界线。
有一回遇上打劫,唐僧为了自保,骗强盗说孙悟空身上有银子。
孙悟空哪儿有钱,就把强盗打死了。
唐僧给强盗起了个坟,说:
你们到森罗殿下告状的时候,千万要记得,他姓孙,我姓陈,不是一家人。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要告告他,可别告我,也不干八戒、沙僧的事。
亏了孙悟空拼命保他。
闷气受上十几年,以孙悟空的心高气傲,真不知是怎么熬过的。
所以,孙悟空慢慢也学乖了。
知道唐僧薄情偏心,就多动点小心思,说话行事圆滑一点。
这是要他名灭,还要他心死。
真够狠的。
英雄强被招安,赤子长成俗人,这才是孙悟空的一场西游。
故事的开始,石猴横空出世,眼运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天地。
那是生下来就会发光的灵物,只靠一根金箍棒就书写了传奇。
后来呢。
他跳下七彩祥云,戴罪远行,走了那么长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化成了众多佛像里的一座。
归位之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师父啊,我如今成佛,跟你一样了,怎么才能摘下头上的金箍儿呢?
这个结局,配不上他。
一定要失了英雄气,失了少年气,认了你们的垂赐恩慈,才算修成正果?
舍生取义?自然可以。
只不过,这“生”是我的“生”,“义”就不能由你们说了算。
不服的,不只孙悟空一个。
还会有人,宁愿只记得他是齐天大圣美猴王。
还会有人,一遍遍改写西游,让他喊着“我不服”,再打上天宫一百次。
那我就再看一百次。
怎么会烦,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