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封西祀后半生
第十节 丁谓相
公元1019年六月,寇准第二次担任宰相的同时,丁谓也以吏部尚书复任参知政事。
第二年二月,赵恒身体出了毛病,得了风疾,国家大事都由刘娥代替赵恒做决断,寇准和李迪深为忧愁。
雪上加霜的是,三月,老宰相向敏中在任上薨逝,享年七十二岁。向敏中两次入相,第二次连续九年在位。
四月初一天,天有异象,经过占卜,得出结论:“女主昌”。赵恒对这个结果忧心忡忡,担心刘娥危及赵氏江山,便有让太子监国的想法,并对内侍副都知周怀政流露出了这个念头。因为周怀政同时管理左右春坊,左右春坊是太子官属。
周怀政和寇准的女婿王曙十分要好,王曙获得了这个绝密情报,转身报告了自己的老丈人寇准,寇准立即采取行动。
几天后,寇准单独对赵恒奏道:“天现异象,陛下应思社稷之重而有所决断!皇太子,臣民所属望,愿陛下传以神器,选方正大臣辅佐。丁谓、钱惟演都是佞臣,不能佐少主,李迪、杨亿,可任大事!”
赵恒准奏。寇准出宫,密令杨亿草诏,请太子监国。
本来这事很机密,刘娥,丁谓等人都不知情,诡异的是,丁谓还是很快就获得了消息。
有史书说,因为寇准喝酒高兴过头了,酒醉后,自己失言说出来的,笔者认为这个说法难以让人相信!如果寇准如此浮躁,如何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大臣中,跻身宰相高位?
总之,丁谓知道这件事后,立即面见赵恒,当时李迪刚好在赵恒身边。
丁谓力劝赵恒道:“听闻陛下欲让太子监国,此事万万不可,来日陛下龙体痊愈,朝廷怎么面对这种情况?(意思是说,当时候,监国的权力收不收回来呢?)”
赵恒还没有回话,李迪接口道:“太子出则抚军,入则监国,不是古制吗?有何不可?”
两人争论不已,赵恒则摇摆不定,头疼不已,拂袖进宫。当然,他更恼火的可能是,丁谓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很快,皇后刘娥也获知此事,耳边风一吹,赵恒的态度立即就转向了,把先前和寇准约定的“不与他人言”抛之九霄云外,全部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了寇准。
在刘娥、丁谓等人的压力下,六月,寇准被罢免宰相。改封为太子太傅,莱国公,算是打一巴掌,再给块糖果!寇准此次在宰相位置上刚好坐了一年整。
此时朝中已经没有了宰相,赵恒打算提拔太子宾客李迪,李迪却不买账,坚决不干。
七月初的一天,李迪在滋福殿奏对,赵恒又提议让他做宰相,李迪还是辞让。皇太子赵祯此时跟在赵恒身边学习政务,急忙跑到赵恒面前跪拜道:“陛下启用宾客为宰相,儿臣感激不尽!”
赵恒望着李迪道:“爱卿还要推辞吗?”李迪只得默认。
七月上旬,李迪被任命为宰相。冯拯为枢密使。
丁谓见朝中仅有一位宰相,自己很有上升空间,加紧活动,先找到儿女亲家钱惟演,钱惟演的妹妹是刘美的第二位妻子,刘美即刘娥哥哥(也是前夫),因此钱惟演在皇后刘娥面前能说上话,丁谓本来在立皇后的问题上帮过刘娥,两人可以说是政治同盟。
钱惟演一撺掇,刘娥满口答应。
赵恒身体状况原就不是很好,刘娥的枕边风再吹,更加迷糊。四天后,赵恒下诏丁谓为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这是第二位南方人成为宰相。
同时曹利用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成为“使相”。
佐料:丁谓是苏州人,少年时和孙何友善,两人携文拜访王禹偁,王见后大惊,异常敬重两人,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两百年以后,才出现了这样的人才,世人称“孙、丁”。
丁谓是个天才式人物,他机敏有智谋,过目成诵,数千字的文章,看一遍就能背诵。他工诗词,善绘画;至于下棋、音律等等,他都十分精通。
丁谓而且善于处理政事,在三司,案牍堆积如山,属吏遇到疑难案件,丁谓立即能做出判断 ,众人都很佩服。
丁谓还是宋朝著名的经济专家。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百姓苦不堪言。丁谓担任三司使后,专门调查,制定相应政策,重新制订了征收标准。
丁谓凡事能动脑筋,办事都有谋略,巧造玉清昭应宫便是一例。他想尽办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他的主持下,原本十五年的工程,七年便完工。
可惜的是,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却扭曲自己灵魂,讨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为奸邪”。
所幸的是,丁谓被贬后,在家有所省悟,著书自我检讨,告诫家人不要心生怨恨。
丁谓如此才能没有成为贤臣,惜哉!但也没有被史家列入奸臣传,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