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各位,这是大诗人李白《行路难》诗三首里的一首,那么李白为什么会有写作此诗的感慨呢。此诗写作于公元742年,当时背景是,时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也就是皇帝身边的御用文人,但此时的玄宗宠幸杨贵妃,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沉湎于享乐,李白成了给玄宗皇帝写歌词的人,诸如清平调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和李白的政治理想是极不相符的,虽然是玄宗身边的红人,但还是感到非常失落。玄宗身边的那些个佞臣如杨国忠、李林甫等人却对李白是谗毁排挤,不得已,两年后被“赐金放还”,所谓的赐金放还那是面子上好看的做法,实质就是变相的被撵出了长安。
李白无奈,被逼出京,昔日的诗友们大都来为他饯行,此时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诗人此时的心境当是跌到了谷底。
然而,诗仙毕竟是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始终让他不会向恶劣的现实低头,在茫然之中,他想到的是历史中的两位大佬。
这两位大佬一开始在政治上也是不顺利的,而经过时间久远的磨难后,最终大有作为。这二位大佬一位是吕尚(就是开周八百年的姜子牙),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最初是一个筑墙的奴隶,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有了这二位大佬经历的打气,李白再次雄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有一天会和这二位大佬一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
李大诗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引用自《宋书·宗悫传》。那么这个宗悫又是何方神圣让诗仙李白效仿呢?本期就来说道说道这个宗悫。
宗悫具体的出生时间史书上没有记载,主要生活的时间是在我国历史上南北朝南朝宋的时代,宗悫字元干,今河南邓州人,出身于儒学之家,自小就有雄心壮志,虽然出身于儒学世家,却偏好武事,喜欢舞枪弄剑,好勇斗狠。
相传有一天,正值他老哥大婚,宾客盈门搞得是一个好不热闹呀。这时有一伙别有用心的贼骨头趁着忙乱也冒充是贺喜的宾客混了进来。
中午时分,人们都到大厅里吃酒贺喜了,这伙贼骨头呢趁机到库房盗窃去了,该这帮贼骨头倒霉的是,这时有个家仆刚巧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这伙贼骨头。
于是马上边跑边大声惊叫,库房有贼,库房有贼。客人正沉浸在酒宴的欢快之中,突然听到此事,一时间这些人似乎是都被惊呆了一样,没反应过来,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再看此时的小年轻宗悫,面带轻蔑的微笑,镇定自若,去房内取出平日的佩剑,直奔库房而去,宾客和家人也开始赶了过去。
还没来得及逃走的贼骨头们,见带头的是个小年轻,心中不免有了轻敌的意思,于是开始挥舞起刀枪,威吓宗悫他们,大多原本是来吃酒的,舞枪弄棒的乡民毕竟是少数,看到这个场面都退宿了,家人和奴仆也没有敢上前的了。
再看这时的宗悫,面无任何惧色,说是迟那是快,挥舞长剑就和这帮贼骨头斗了起来,家人和宾客虽然不敢参战,但呐喊助威还是可以的。盗贼见势头不妙,慌忙中扔下所盗的财物,逃命去也。
见贼骨头都跑了,呐喊助威的宾朋和家仆们开始对宗悫那是一番狂赞呀,诸如,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那是必须的啦。
这时平日里对他有些眼色的叔父宗炳也开始改变了态度,遂问他成年后的志向,宗悫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就是有一天我会宏图大展,建功立业的。有生活阅历和熟读史书的宗炳不禁叹道:“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纵观历史,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后来人们用“乘风破浪”这一成语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公元432年,宗悫被江夏王刘义恭召入军府,开启了他“乘风破浪”的军旅生涯,因功得到屡次升迁,官至江夏王国上军将军。
公元446年,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约在今越南南部顺化等处的林邑国发生了叛乱。我国西汉时期就在此设立了日南郡象林县,在东汉末年时就曾发生过独立的叛乱,后自称林邑国。
后来的东晋因国力不济,一直没有平定。有时还经常侵扰东晋,一直到公元420年,也就是宋初元年,摄于宋武帝的威名才再度请降向宋称臣纳贡。
但没多久,就发生了上述的这次叛乱。宗悫在被老上级,时任宰相的刘义恭推荐给朝廷,听到这次的叛乱后,宗悫来了个毛遂自荐,后被宋文帝刘义隆授予振武将军,开始了对林邑国的讨伐战争 。
在攻打区粟城的战役中,采用了伏击战的策略,致使范阳迈统帅的林邑军大败,成功拿下区粟城。最后逼迫范阳迈动用了举国的兵力,用上了杀敌神器,身披铠甲的大象,导致宋军大败。
宗悫在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认清了大象是导致他们大败的主要原因,只要能克制住大象这个关键点,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
经分析判断后,意识到狮子是百兽之王,用狮子来制约大象是符合食物链的生存法测的。于是便命士兵们按照狮子的原型制造了大量的狮子模型,在战争开始前就把这些狮子的模型摆在阵前。
结果就是这些大象在看到狮子后,果然因受惊而四处溃散,随后就是宋兵杀到,林邑军大败而逃,至此林邑国投降认罪,再次成为刘宋的附属国。
刘宋,420年-479年,南朝宋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因国家的开创者刘裕,历史学家为了便于和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称为刘宋;刘宋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
即位后的武帝刘裕,大力推行了土地的改革,总结了东晋亡国的经验教训,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了抑制豪强对于土地的兼并,实施土断的政策,经过一番革新后,政治和社会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宋武帝刘裕死后,经过一段太子即位的小小风波后,刘裕的三子刘义隆即位(公元424年-公元453年在位)。宋文帝继续实行他老爸的治国方略,在位长达三十年,由于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出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史称“元嘉之治”。
但晚年的文帝时期由于和北方的北魏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力大损,多地出现了叛乱,公元449年,雍州境内发生了蛮族叛乱。
时任随郡太守的宗悫与同僚采用分兵进剿的战略,最终大破沔北诸山蛮。但不久,南新郡蛮帅田彦生又发动了叛乱,一时间,非常猖狂,到处焚毁郡城,后屯据白杨山。宗悫再次与同僚一起剿灭了田彦生,从此威震群蛮。
文帝晚年对宗室与士族的势力较为妥协和宽纵,导致了其任宰相大权在握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受人古惑后有了谋反的举动,但最终没有成功,几年后,宋文帝担心刘义康被北魏利用,遂派人将时年四十三岁的刘义康暗杀了。
这一番争斗对宋文帝心里的打击可谓不轻,为防不测,经历此事后,不仅加强了自己宫中的防守,更是给太子加强了军队的力量。
但滑稽的是,在公元453年,也许是太子刘劭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当的太久了,老爸的身体虽然经常有病但里over似乎还很遥远,而且已经在位这么多年了,位子是不是也该换一换了。
皇位基本都是在老皇帝驾崩后,太子才可以即位的,但刘劭似乎等不及了,于是采用了巫蛊诅咒老爸文帝早死,但结果不但没起到效果,最后还暴露了所作所为。
结果就可想而知啦,废太子那还是轻的处罚啦,可这文帝因新的太子人选没有确定,就没有立马废了刘劭的太子之位。
哪知,有一天文帝在和他的妃子床第之欢后,谈及了废太子之事,巧的是这个妃子就把这事告诉了太子,结果是,太子刘劭铤而走险,利用自己手中的万余精兵在夜间入宫杀了自己的老爸宋文帝,自己即可即位了。
刘劭即位后,自然是重用自己过去的心腹,开始了大肆诛杀异己和对他弑君有意见的大臣和宗室,刘劭的这些举动必然引起宗氏里各王的不满而引发多地起兵讨逆。
武陵王刘骏首先在江州起兵,在宗悫等一干忠臣的进攻下,刘劭军队瞬间被瓦解。紧接着刘骏即位称帝,史称宋孝武帝。宗悫因功升任左卫将军,封洮阳县侯。
刚即位不久,因宗氏各王不满于刘骏的弑君即位行为,各王再次起兵讨伐,公元454年,南郡王刘义宣在荆州起兵叛乱,但不久就在梁山洲被宗悫率领的朝廷军击败。狼狈逃回荆州,因胆气尽丧而意志消沉,以致部卒离散,最终被新任刺史朱修之诛杀。
公元459年,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叛乱。宗悫再次毛遂自荐,带兵平叛,其结果就是刘诞被杀,叛乱平定,宗悫因功再次擢升,被授予左卫将军。
孝武帝刘骏统治的后期(453年—464年在位),开始大肆削弱宗室,致使宗族势力弱化,导致了其死后十几年间刘宋宗室内斗的加剧,给最终的刘氏政权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统治后期的孝武帝在政治和生活上也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扩建宫室,时常要地方官员的进贡,这无疑导致了一些官员的腐败。
当时牛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时任闲职的金紫光禄大夫宗悫家中刚巧有一头牛符合进御的条件,被负责采购御用品的官员相中。
要出钱购买,但看不惯这些腐败官员的宗悫没有卖给他们,这可得罪了这批赃官,没有把牛卖给官府的结果是,屡立战功的一代猛将竟然被免去了一切官职,思来不免另人扼腕也!
免官不久后,宗悫再次被启用,公元465年,宗悫在雍州刺史任上病逝,结束了豪侠勇猛的一生。
宗悫
轩辕
弃文喜武盗贼惊,
平乱剿蛮屡立功。
岂料御牛强扼腕,
乘风破浪慰平生。
文: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