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这本书内容极其丰富,第5章到最后将近两百页。我觉得还是结合自身经历就某些具体的点谈谈感受,慢慢试着独立思考吧。虽然老师们的话都说得很到位,但只有经过我的思考,才会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要满足于当一个传声筒或者两脚书橱,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战胜懒惰天性的过程。
剩下的这部分,笑来老师具体说明了:思考、交流、应用、积累等内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热爱思考的人,因为体力和耐心都弱于常人,又出于某种自尊心,不爱向人求助,习惯于独立处理问题,所以遇事会想办法去找快捷或者高效的方式。
十岁的时候把摆在客厅的煤气坛运到厨房放好,我妈回来吓一跳,以为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说:就是把煤气坛倾斜一下,然后用点力,让它朝着我要的方向转就行了呀,很轻松的。我妈试验之后发现果然方便,而那时候,我也颇为自得的理解了“有智不在年高”这句话,并且知道, 只要方法正确,很多事其实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难。
不过,虽然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但能联系在一起并构成体系的,却几乎没有。它们就像是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虽然偶尔我也能用其中一两个刮刮土豆、萝卜之类,但更多时候,就是拿来当成一种展示:“你们看,我知道这么多东西!”
可事实上,我知道的别人大多也知道,而那种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却一直都没有锻炼出来。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知识彼此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我却不加分辨的囫囵吸收,最后导致思想上的消化不良,人也活得纠结拧巴。
而且,由于小时候总是被嘲笑发音,我也不擅长和别人交流。说话的时候总会担心:对方听到的和我要表达的是一样的意思吗?他们听得进去我说的话吗?虽然总是希望得到认可和关注,但很多时候,都以失败结束。看了“交流”这一章,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