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屠户卖肉一直到天擦黑才回家,扁担框框里肉也算卖干净了,只剩下几块骨头渣子,这样回去就不用被夜叉老婆拧耳朵了,想想也是极好。忽然,后背吹过一阵凉风,回头一看,唉呀妈呀,被两头狼给跟上了。
屠户心里发毛,从挑框拿出碎骨扔给狼。一头狼抱住骨头啃了起来,另一头还是跟着。没得法子了,得再扔一块碎骨。后面的这头狼跟接住了,先前啃骨头的那头狼又上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碎骨渣渣都给扔完了,但是这两头狼还像刚开始一样紧紧跟着。
屠户窘迫极了,害怕被两头狼前后攻击。看到野地有麦杆堆,场主把柴火都堆放在那儿,苫盖成小山丘的样子。于是,屠户赶忙小跑到柴垛跟前,背靠柴垛,放下扁担,操起切肉刀。这个时候呢,两狼也不上前,死死地盯住了屠户。
片刻之后,一头狼直接离开,另一头像狗一样蹲坐在面前。时间过去好一阵子,蹲坐的狼眼睛闭着好像睡着了,姿态很放松。屠户猛地跳起,拿刀劈砍狼头,又连续几刀将狼戳死。正要离开,回看柴垛后面,一头狼钻在里面,打算打通柴垛堆攻击屠户背后,身体已经钻进了半截,只露出屁股尾巴。屠户怒不可遏,从狼的身后砍剁狼的屁股,继而宰掉了这一头狼。才寻思明白,起初面前的那头狼蹲坐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诓骗吸引敌人。
狼也是很狡猾啊,但人一盏茶的工夫就毙杀了两头狼,禽兽的狡诈有多少,不过是平添了笑话。
蒲松龄《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当初老师告诉我们,课文讽刺了狼这样奸诈,狡猾,贪婪,自以为是的人,最终会失败,得到惩罚.对待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我经常觉得屠户只是险胜,差点没命,这根本不是人比禽兽更智慧的典范,也笑不出来,因为我没有读出人类的高超,更不愿意把侥幸活命作奇技淫巧一般升华为人类的卓绝。
难道解读为告诉学生世间的恶和狡诈,就真的是传道授业解惑。
今日无事,翻一篇古文玩,权当乱弹。(深水之下于2017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