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就把一切做好了,要这漫长的一生又有何用呢。”
2019/08/28/ 一则夏末日记
又是一个没有见很多老朋友,也没有认识新朋友,也没有去陌生地方旅游的一个夏天。我好像是一只会夏眠的生物,在夏天发酵情绪。
今夏的快乐是一件件细小的事情。快乐是酷暑时的空调房和小风扇,快乐是午饭后的冰草莓味真果粒。快乐是周五下班路上专门去买的炸鸡排配有耶果的冰茶饮(还要偷偷带回家避免被父母看到)。
快乐是一芳热的七分糖黑糖粉圆鲜奶,快乐是晚餐时间的粉紫色晚霞。快乐是听着歌整理大学四年收集的各种票据,快乐是重温旧相片旧信件、以及旧明信片。快乐是买了新的贴纸和手帐素材,快乐是拍了新的好看的照片。快乐是出于兴趣学习新东西,哪怕只学了一天。
夏日晚霞
这个夏天对我来说过得并不快,可能是我每一天都在全情感受。感受困倦,感受混沌,感受“无意义”的发呆和消遣。在此之前,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赶路人”的生活。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最糟糕的时候,会焦虑到整晚睡不着。
要问这样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已经无法追溯到某一个确切日期了。但——生活充满了目标感和意义论,时间管理,工作效率这些词围绕着我的生活,捆绑着我的神经。洗澡吃饭会觉得浪费时间,和朋友闲聊会觉得浪费时间,看电影或是看无关的闲书会觉得浪费时间,任何消遣都会觉得浪费时间。
而每当自己忍不住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根本无法安心享受。内心甚至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自我批评:今天怎么又偷懒了,今天怎么又什么都没做成。
这当然不是什么值得模仿的生活方式,而我却始终被困于其中,离单纯地感受生活相去甚远。
直到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倾诉说真的觉得每天都好疲惫,感觉自己已经慢性焦虑很久了,就好像一根一直在紧绷着的弦,总觉得这根线快要断掉了。
朋友说:“你有想过你根本不是在学习吗。我考研期间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到图书馆,学习的那几个小时就专注学习,不看手机。下午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就回宿舍,打打游戏放松一下,然后每天晚上会去慢跑几公里。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运动的时候就知运动。
学习不是你坐在那一动不动低效率学一整天才叫学习的,我觉得我考研也没有像你说的那样每天焦虑着,反而每天都很充实,充满了期待和动力。” (大意如此,原话记不清了)
我这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传说中的效率低下的伪学习者。
这段对话是我开始反思整件事的起点。今年四月,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另一部分答案。
在《先谋生,再谋爱》中,作者抛了一个小问题,说三件能让你开心的事情吧。主人公给出的答案是:“老公能调回上海工作,儿子成绩进入前五名,自己能瘦十斤。”
作者笑了:“你这哪是快乐的事,你这简直是年度愿景,甚至是三年规划啊,让你快乐成本太高。” “是呀,说出来我才觉得要求高。老公已经在外地工作一年,至少还要两年才能调回上海;儿子现在成绩是班里第十五名,距离前五名还有挺大的距离;我自己呢,体重常年一百二十斤,要瘦下来也不容易。”
看到这儿,我自己也笑了,因为我的答案莫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成是十年规划也不为过:“月薪十万,有自己的小房子,不断接触新鲜的人和思想。”
在书中,作者总结了两大类常见的不开心的原因;一类是把乐点定得很高,而自己的世界又太小,埋头于自己的“小世界”中找寻“大快乐”;另一类是外因太多而内因太少,个人的快乐却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
需要的外因太多而内因太少以至于无法获得快乐的情况,我觉得是“个人课题”错误归因导致的,以后再详细说。
这里,我想说说“小世界”里的“大快乐”,我理解的“大快乐”是世俗价值观上认可的成功,比如足够殷实的经济基础,充足的物质保证,一份还不错的事业,一个赚得多长得帅对自己还好的对象。
以前的我好像很少会去思考“怎样才能快乐”这样的问题,但生活充满了乐趣,总是有很多事情能让我开心。这一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质了呢?
大概是从我把“快乐”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捆绑在一起,用社会功利化的眼光看待生命价值的时候吧。那时候,并没有人对我说你一定要成功才可以快乐,你一定要拥有这些你才可以快乐。可奇怪的是,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这种观点,甚至在某一段时间里自愿被它绑架了。
可是,后来我想,憧憬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又有什么错呢。谁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光鲜体面,拥有着值得被羡慕的一切呢。而焦虑,或者说不快乐,是源自不合理的期待以及超出当下能力的欲望。
你想要“大快乐”,可以的,有什么不可以呢。但要知道,要实现“大快乐”,不会那么简单。
你需要自我了解自我接纳,然后需要自我规划,在不断实践规划的同时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强大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需要发展多重的情感支撑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支撑你。最后,最重要也最容易忽略的是,你还需要时间。
1)自我了解 自我接纳
你要了解自己想要追求的“大快乐”到底是什么,你想要的“大”到底有多大。就拿一份还不错的事业来说吧,“排除外界价值观的干扰,你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你会觉得快乐”就是快乐“是什么”了。这其中可能会涉及到与身边各种传统期待的冲突,所以需要取舍,需要自我接纳。而“到年薪多少你才会觉得满意呢”就属于快乐“有多大”。
2)自我规划 自我完善
认清自己当下的处境,同时也要接纳当下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基于此,设立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各阶段可实现的小目标。不断前行,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强大。
3)多重的情感支撑体系
你还需要知道的是,“大快乐”一定会伴随着“大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你要尽力把自己的世界和视野扩大再扩大,丰富再丰富,让生活拥有足够多的支点,比如亲密关系,比如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你在疲惫时有所依,在你想暂时逃避时有可以躲的树洞。同时因为你有足够多的情感支撑,就不会轻易因为某一项的突然缺失而让自己的整个世界坍塌掉(比如陷入失恋走不出来啦)。
4)时间
在这整个过程中,哪怕偶尔有迷茫,有小插曲,但当你知道你现在生活的大方向是在你计划内的,而你最看重的篇章也正按照你的人生蓝图在徐徐展开,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慢一些又有何妨呢?
书中例子里的三年规划也好,我自己的十年规划也罢。难道在达成它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就不打算享受生活,享受快乐了吗?
把“大快乐”拆开看,这是一个多么漫长又宏大的项目,你不能在月初时刚想清楚了第一步,就期望着在月底把一切都变现。我们都没有这样的超能力,放过自己,不要去苛求。
如果你企图用投入更多单位时间来加速这个过程,而放弃一切其他活动。那也可以。选了这条路,也就不必再问:“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提前获得了你想获得的,以牺牲快乐作为前提,以牺牲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以及生活本身作为前提。
但是啊,除了事业和工作,别忘了生命中还有一些同样重要又美好的事情,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寻找,去完善,去珍惜。
有天在KY公众号上看到了一句话非常触动我:“如果现在就把一切做好了,要这漫长的一生又有何用呢。”是啊,时间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而有力。“
“一个快乐的成年人,不是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比其他人多,而是懂得自我调节,降低快乐的门槛。”或许慢下来,在工作和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平衡点,会更容易感受到细水长流的快乐。
要知道,有很多事情,慢慢都会来的。
你想要的,慢慢也都会有的。
不如在做好前面那些自己该做事情的基础上,多感受生活温柔的馈赠,多享受些零碎的小快乐。剩下的,交给时间吧。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妙原来不在于高山流水的另一端,也不在于道阻且长的无限远方。而是藏于每一个清晨日落间,藏于每日的一疏一饭间,藏于每一个平淡而又暗暗蓄力的今天。
(之后还有下篇哦~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就鼓励一下我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