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方能无碍。”
—— 唐宁
◆ ◆ ◆
第一次听唐宁的演讲,我修复了和现在男友当前的矛盾。
在听第二遍、第三遍……第十遍的过程,过往的片断,翻江倒海的出来了,原来还记得,并且位于记忆很深的那个角落,毕竟曾用心投入在一个家庭里,那么长的时间。
那时的潜台词是,我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为什么还不能宠我、爱我。
01
付出了很多,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每天变着花样的为家人做各式早餐,公公婆婆先生有任何需求,尽心尽力去满足,不舍得给自己买东西,却不时惦记着给他们准备各式各样的礼物。再冷的冬天,也会浸泡着冷透刺骨的药油,给婆婆按摩风湿的腰背脚,尽管自己很累很累,依然坚持。
可是,为什么我这么尽心尽力的把婆婆当妈的对待,婆婆不心疼自己呢。当她女儿要替换我帮她按摩时,她说不用,会累着她。而我当按完,说手酸手疼时,她一句回应:怎么会,把我呛得够深。
对婆婆的不满,越加加深,种种事件的堆积,也成了引发离婚的导火线。一直还以为,就是对方不懂得珍惜,还得寸进尺,让自己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被尊重。
这是我以前面对自己经历所诠释的故事。
只是,现在的我,真的要问下我自己,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02
不断的陷入受苦的死循环之中
唐宁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各种经典的剧情。不是你不爱我,就是我恨你、要忘了你之类的剧情,时下最火的也是各种爱恨别离、痴缠忧怨的歌曲,每个人似乎都处在水深火热、诸多磨难之中。
是啊,发觉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不开心的事。抱怨得最多的,就是我好苦、别人怎么对我,我怎么这么不幸,赚取了不少别人的同情泪,似乎这样才意味着自个的存在。
宝宝心里苦,可是真的苦的吗?
唐宁提到一个观点,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是生命体验的中心,所有事件出来,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去回应整个事件。
我们是中心,是我们自己决定了怎么去回应眼前的事件?
如何理解?也就是说,眼前发生的事件,有可能不是我所想象的版本,我可以重新去诠释、重新去回应。
当时是不解的,别人对自己不好、不善待自己,是明摆在那里,就是别人的错啊,关我什么事呢?还要自己重新去回应,那不是委屈自己吗?已经很委屈了好不好。
你看,这又是我的一个解读,当别人提出新观点,与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有冲突时,我们第一时间做的就是反驳,觉得别人伤害了自己。这是很明显的受害者模式。
我们像白雪公主一样,反复的把毒苹果,吃了又吃,反复陷入毒循环、恶性循环而浑然不知。有没有发现,其实这样的故事不止一次遇上,仅仅只是觉得这个人对自己不好,对自己有恶意吗?
还是说,我们一直觉得身边的人都在故意难为自己、经历的事都在跟自己过意不去。突然发现,曾经在我面前上演的不仅仅是觉得婆婆对自己不好的剧情,还有先生的忽略、朋友的疏远、同事的为难,难道自己这么不走运,遇到的人都这么糟糕?或者,只对别人好,唯独对自己不好?
越往下深究,发现,竟连小的时候,老师罚站、小朋友欺负、奶奶凶自己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心里究竟装着什么,记得的、看到的都是不美好的。
03
不断的陷入受苦的死循环之中
我在以怎样的视角,解读我自己经历的故事?
同样的人事,重复的在身边出现,究竟在告诉我什么?
这时,唐宁老师的这么一句话,又敲进了我的心里:内在够够的,不需要情绪来张牙舞爪。
情绪,张牙舞爪。
为什么会有情绪,为什么会对外释放情绪?
当觉得不公平、不满、不被理解时,会被刺痛到,会愤怒、会怨恨,希望这个情绪的出来可以被看到、可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是什么需求?
回到自身的故事上,所有的潜台词都是: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为什么还不爱我?
对外,指责。同时,也是索取,在向外界索爱,希望对方爱自己,而自己所付出的,是有条件的,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爱。
如果别人爱自己的方式、表达的方式,不是自己所理想的,是不是就是对方的错,是不是就代表别人不爱自己、刻意为难自己呢?
原来,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给予我们想要的回应。原来,我们在通过自己的付出,借由对别人好,来希望别人爱自己,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匮乏。
当自己觉得不够时,投射到外界的,就是——你对我不好,你故意忽略我,为什么对我不热情,为什么不爱我。我们试图改变别人以迎合自己的要求。
天上地下,不是唯我独尊的,地球也不可能只随我们转动,我们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都随我们所愿的发生。当对外界有控制、有期待、有需求时,随之体验到的就是,求而不得苦。
04
心中有爱,人生方能无碍
在唐宁老师给克里斯托福·孟新书《亲密关系续集》作序里,提到:
关系中的问题只是故事而已,故事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支持一种人类体验。我们对事件产生好坏的感觉和评判,并通过自己的故事定义一切。
在这里,似乎明白了,过往的自己,在根据对事件产生好坏的感觉和评判,自己去诠释定义了经历的一切。如果我们内在够够的,有足够的爱与安全感,不再索爱或恐惧失去爱时,面对出现在眼前的人,可以多一份察知,能全然的看到对方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各自在经验自己的人生体验时,我们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过滤掉不必要的情绪,选择经验想要经验的色彩。
不必改造他们,也不必迎合他们,就是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也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爱满则溢。这是句听多已腻的话,却在这一刻深刻的领悟到它背后至简至深的道理。
不试图通过爱别人,来让自己感觉被爱,而是先爱好了自己,以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方式对善待自己,当温暖滋润透时,我们面对身边人自然会有股柔软而坚定的力量。
这时的爱,才叫爱,不叫索取、也不叫匮乏。
心中有爱,方能无碍,而我们的人生,也因我们心念的转变,随之顺遂起来。
8月《无限赋能》广州/北京工作坊墨尔大学创始人:詹唐宁
唐宁老师:中大哲学才女,多年来研习东西方智慧的各脉珍贵传承,深入其教导的核心要义,深层内涵及落地运用亮点。
引进和主办数十位享誉国际的智慧导师课程,是国内重要的生命智慧思潮的引介者之一,当代中国生命教育和深层智慧启迪的杰出推动者。
课程亮点:你将会收获什么?
《无限赋能》 两天一夜:课程大纲
4月27号起 限量抢票啦!
请扫二维码👆
报名咨询
馨洪空间@Monica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