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昌西陵——墓主人孝和睿皇后
清代最简陋的继皇后陵实至名归
昌陵往西三华里的地方有昌西陵,墓主人是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昌西陵与其他清代皇后陵相比,规模较小,无方城、明楼和月牙城。是规制最为简陋的清代皇后陵墓。
昌西陵的建造时间
昌西陵始建于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公元1853年咸丰三年,因为在昌陵的西边,所以称为:昌西陵。
墓主人生平简介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在乾隆五十七年的选秀中,被指婚给嘉亲王颙琰为侧福晋。
初封贵妃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嘉庆帝继位,下旨封钮祜禄氏为贵妃。
晋封皇贵妃
嘉庆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薨逝,百日之后,太上皇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居中宫,即将贵妃钮祜禄氏册封为皇贵妃。
秉乘太上皇乾隆帝的旨意,首先于孝淑皇后百日后,举行了册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的典礼。
成为继皇后
27个月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本应如期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但因太上皇乾隆帝崩逝,故将册封皇后典礼拖至三年释服后,即嘉庆六年才得以举行。
生育二子一女
钮祜禄氏生育有二位皇子,一位皇女夭折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六月二十六日,钮祜禄氏生下皇七女,未命名夭折。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六月二十二日,钮祜禄氏生下皇三子绵恺,后被封为:和硕惇恪亲王。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初九日子时,钮祜禄氏生下皇四子绵忻,后被封为:和硕端怀亲王。
继母身份尊封为皇太后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嘉庆帝突然驾崩。道光帝登基后,尊封皇后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恭慈。她是清代唯一一位以皇帝继母身份被尊封的皇太后。
十二月初二日,宫中行尊封典礼,正式尊封皇太后钮祜禄氏为:恭慈皇太后。
皇太后崩逝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12月11日,恭慈皇太后在寿康宫薨逝,享年74岁。上谥号为:孝和睿皇后。
这一年,道光皇帝已经68岁了。但他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道光皇帝坚持不允。
皇太后钮祜禄氏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宣宗仍在慎德堂的苫次守孝。由于他自己也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了,哀毁劳顿,严重损害了健康。就在皇太后崩逝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皇帝也在慎德堂崩驾。
历史上为继母守孝而去世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坚持给继母皇太后守孝而驾崩的皇帝。这时皇太后钮祜禄氏的两个亲生儿子,早在道光八年和道光十八年就病逝了,没想到最后给皇太后养老送终的却是继子道光皇帝。
正式成为昌西陵的墓主人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二十六日,恭慈皇太后葬于清昌陵西面三华里处的昌西陵地宫安葬,正式成为昌西陵的墓主人。
孝和睿皇后在关键时刻拥立继子当皇帝,才使得当时的政权平稳过渡。
清代最简陋的皇后陵墓
昌西陵既不像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那样宏伟富丽,也不如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那样豪华奢侈,昌西陵的风格近似于道光皇帝慕陵的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
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是在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
昌西陵的独特之处
1、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皇后陵则是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是清代彩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这在清代后陵中唯昌西陵独有。
3、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而弧形围墙产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由此昌西陵也成为了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
昌西陵神奇的“回音壁”
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群中,有两处古建筑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处是北京天坛,另一处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在昌西陵宝顶前神道正中嵌有回音石,游人至此发出声响,地下可将声响扩大数十倍传出来。
弧墙两侧为回音壁,人于东侧细语发声,立于西侧的人以耳贴墙,可听到东侧人的声音如同打电话般地传来。这种被人称为地回声与回音壁的现象,甚为奇特。
昌西陵的建筑规制
昌西陵隆恩门以内的建筑,从前到后,一座高于一座,陵寝围墙前方后圆,表示天圆地方。
昌西陵最南端中路为三孔券桥一座,两侧还有三孔平桥各一座,桥北有下马碑,东侧有井亭一座、神厨库一座,然后依次爲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东西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孔平桥三座、陵寝门、石五供、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
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宏亮的回音。环绕宝顶的罗锅墙,是回音壁,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端,面壁低声细语,声音象打电话一样清晰,令人赞叹叫绝。
昌西陵回音石与回音壁的构成,是清代建筑学家把声学原理用于陵寝建筑的新创造。
罗锅墙为半圆形,声波的波长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柬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站于围墙两端的人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除了回音壁,还有回音石。
昌西陵“回音石”的奥秘
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洪亮的回音,堪称清代陵墓的一绝,也是独一无二的。
昌西陵背后的故事
拥立继子为皇帝
嘉庆帝是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驾崩的,仓促之间又不能找到秘密建储的小金盒。
此时,旻宁是嫡长子,而继后孝和睿皇后也有两个儿子,他们也是嫡子。此时形势多少有些诡谲,孝和睿皇后深知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旻宁的能力,思虑一番后,她以皇后的名义下旨让绵宁继位。
孝和睿皇后自北京传懿旨命旻宁即位,指示:“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孝和睿皇后能在关键时刻主持局面,拥护旻宁,对保证其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旻宁在热河接到懿旨时,伏地叩头,感恩不尽。在嘉庆帝逝世后自然升格为皇太后。孝和睿皇太后仅比道光帝大6岁,是宗法等级上的母子关系。
虽然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可是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寿诞必须大办特办,道光皇帝还效古人斑衣戏彩,上台唱戏,逗得皇太后钮祜禄氏开心不止。
孝和睿皇后的明智换得了道光帝的敬佩,至少是表面上非常孝顺这个继母。孝和睿皇后活到74岁去世,也算高寿。
道光帝多少有点表里不一,在他的内心里不是同样尊敬和孝顺这位继母。
“母子面和心不合”的继母和继子
道光帝一直不给继母恭慈皇太后在生前建陵。古代人的陵墓是大事,这绝对不是一时忘了,也不可能一忘就是二十九年。恭慈皇太后活过了整个道光朝都没有提出为恭慈皇太后修建陵墓的半点消息。
无可奈何建造的皇后陵
定名昌西陵
在孝和睿皇后活着的时候,道光帝致死未能为继母营修陵寝,直到1849年,孝和皇后去世之后,才不得不快马加鞭为其卜择吉地。
因皇后后陵隶属于相对应的丈夫帝陵,所以在选择范围上缩小了很多,经过堪舆能臣的多方探寻,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二确定“昌陵迤西”为继母孝和睿百年葬地,并根据与昌陵方位命名为:昌西陵,谨定于公元1851年正式开工修建。
在道光帝颁布谕旨后的第三天,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一日,道光帝在圆明园慎德堂驾崩,继位的咸丰帝将承办昌西陵的臣工,重新划分。
昌西陵的陵寝是咸丰帝为其建造的,咸丰帝一登基就要同时办理两件国丧——孝和睿皇后的陵寝问题和道光皇帝的身后事。
咸丰帝继位初年,财力困顿,因此昌西陵的建筑规制极为简约,主体建筑显著地缩减了尺寸。
昌西陵在清代皇后陵中最为简陋,规制最低下,但它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昌西陵是清西陵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皇后陵,昌西陵和道光的慕陵一样,是一座追求俭约风格的清代皇后陵。
道光帝和孝和睿皇后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继母与原配遗留嫡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