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说,开门见山。
《疯狂的外星人》里耿浩训猴的那一套,在我看来其实正是大多数传统的(尤其是中下层的)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缩影。
就像熊师傅说的,“江湖人教人讲道理,从来不用讲道理,而是用教训”。
猴山的规矩:听话,香蕉;不听话,鞭子。
家里的规矩:听话,好吃好喝好穿,笑脸相迎;不听话,语言暴力,道德绑架,臭脸压迫。
喏,我们像驯化动物一般驯化孩子。
然后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表面顺从听话,背地里暗搓搓学本事并寻找一切机会翻盘的“外星人”,或者表面聪明能干,实际上任人摆布指挥的傀儡猴儿。
但比教育方式更相似的,其实是亲子关系。耿浩与外星人关系的演变路径,我认为也折射着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最初外星人自以为是高等生物不愿意做骑车踩高跷之类的低级游戏,面对耿浩的怒吼声,还敢当面叫板吹胡子瞪眼。耿浩一鞭子抽下去,外星人自动求饶,乖乖上了自行车。
随后外星人开始暗搓搓寻找报复机会。头箍一到手,有了撑腰的能量,但也没轻易发飙,而是把耿浩大飞拉过来好好讲道理——你试试,你让我干的那些活是不是很难受;说,你错了没。
耿浩大飞也懂好汉不吃眼前亏和道理,乖乖叫大哥。但他们也懂两幅面孔的道理,暗地里也在想釜底抽薪的办法。头箍一没,外星人不得不乖乖就范。而且下场比鞭子打更厉害,直接被泡酒。
奈何天道好轮回,外星人再一次拿回头箍,这一次他也不再讲道理,不再只砸车砸店不打人,而是怒火中烧彻底发飙不留情面。
就在高潮时分,耿浩抓住对手弱点,又一次巧夺发箍,外星人又被泡了酒。
故事的最后,谁也没有被K.O,重新拥有发箍的外星人,最终与耿浩大飞和解,靠着利益关系,找到了相对和平的相处之道。
不知你感受到没有,整个过程像极了我们的成长路径。
最初作为三五岁的小朋友,莫名觉得自己长大了,面对父母的管教,牛逼哄哄叉着腰昂起高傲的头颅撅起倔强的小嘴。一巴掌下去,哇哇大哭着说我再也不敢了。然后表面乖乖听话,背地里把白眼翻烂了想着“等我长大了”。
等到了十三四岁,又觉得自己羽翼丰满了,趁着某位靠山在场时,再次向父母发起挑战。讲道理,求公平。看着靠山的面子,父母像我们低头认错。靠山一走,父母现了原形,我们挨的打关的禁闭,比从前更甚。
从这以后到二十甚至三十岁的十几年间,我们和父母之间有过大爆发,也有过抱头痛哭认错,斗来斗去,此消彼长。
到最后,我们与父母,谁也没有被K.O,我们与父母和解,靠着利益关系——他们需要我们提供资源养老照顾,我们需要他们做精神支持托底依靠——找到了相对和平的相处方式。
我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压迫与反抗好像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它们总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你来我往的切磋,最后找到除压迫与反抗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也许中国式父母的确是以驯化动物的方式在驯化孩子,但就像《人类简史》里说的,最终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人类。耿浩在驯化猴子欢欢时,欢欢也驯化了他,他们最终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彼此相依才能更好地存活。想来中国式父母与孩子,也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