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据传说,宋丞相赵普仅凭“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说虽不足全信,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论语》一书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之深。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辜鸿铭也曾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对孔子在著述中所阐释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培养了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美好品格,孕育了中国人优秀的精神特质。可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读《论语》,便很难对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民族性格有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本着取法乎上、精选版本的原则,我在十几年前,读过两个版本的《论语》:一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一是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
前者注释详尽、权威,译文简练、准确,不仅可作初读《论语》的规范选本,而且可以作为精研深思的权威依据。我对于《论语》中很多章节的正确、深入理解,大都受益于此书。例如:书中对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质”即朴实、“文”即文采,“野”即“粗野”、“史”即“虚浮”的注解,即令我准确把握了这一节的内涵,至今仍觉书中翻译精准雅正,深深启发了我对于原文的理解。
后者则不仅注释精炼,而且解读颇为深刻有趣,包含了洞悉人性的哲思和内涵丰富的文化思想。在每一节的“译”“注”之后,作者都有一“记”。这“记”常发前人之所未发,深刻阐释了作者独到的见解,非常发人深省,令人手不释卷。我对《论语》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对孔子形象的全面感知,从此书中得到了极大的启迪。例如: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一节之后,李泽厚先生就谈到了“人的自然化”,认为“乐山乐水”的身心状态,包含了心灵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体验。
如果你对于国学怀有兴趣,或者你希望从阅读经典中获取人生的智慧,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