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打卡写作练习,又隔了有半个月,虽然每天都在复盘,看到这一个重要事项没完成,但总给自己列出了很多看似合理的理由,比如身体不适、工作忙碌、精力不够等等,甚至连周末都把这项重要技能训练的提示当作视而不见,一拖再拖。
这似乎是一个经常会犯的通病,一旦被外部各种压力、诱惑牵制着前行,就容易混淆目标和欲望,看似像个陀螺在不停地转动,实际上却偏离了主方向。而打破这个循环的一个好方法那便是给生活按下暂停键,跳出自己看自己。
怎么看呢?可以从合理性、有效性、成长性这三个方面来回顾审视自己的安排。合理性就是每天的各件事情我们需要回看自己是否应该去做?有效性是指同样的事情别人也有做过,那自己对比其他人效率上是不是可以提升?成长性是指这件事是否对未来有帮助,能够迭代自己?
拿我自己举例,这半个月里表面上看似时间安排得很忙,但仔细回看,有很多事情是不合理的,比如晚上明明可以再坚持晚睡半小时,完成复盘后再睡,但却顺应自己的惰性,直接入睡,进而把当天计划的复盘任务拖到了第二天早上,这样写作任务也就相应地拖延。如果我能够当天把事情做完,第二天其实就不会给自己找借口。
评估对比工作中的有效性,其实也是可以继续追赶超越的,比如自己明明在做一个方案,但却很容易被他人的声音影响,或者被大家关注的话题带跑,所以原本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却拖到了4个小时。
另外,每天看似做了很多事情,其实有很多是不具备成长性的,比如睡得很多,但质量不高,那在睡眠这件事上就缺乏健康的成长性。又比如看似每天在一日三餐,但营养结构不符合生理需求,那在饮食这件事情上成长性就可以再调整。
这些现有的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决定了我们的时间安排,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自己看自己,就很容易被这些固有的旧习惯所限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旧有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似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要打破循环,成为更好的自己,达成理想目标,就要调整现有不合理、不有效、不具备成长性的习惯模式,设计新的习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