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对挫折和不好的回忆的恐惧,是成长中非常正常的过渡
我靠着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从小到大基本上还算过得顺利。可是我经常会陷入两个极端,一是在我获得荣誉、达到目标的时候,我会焦虑,害怕自己不能永远成功;二是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很容易放弃,认为自己完蛋了,没有任何拯救的可能。
看完《终身成长》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根本其实不在于过度敏感的情绪和追求完美的习惯,而在于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它不断地让我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准确的进行自我判断,害怕失败同样无法笑对成功,因为我没有把成长当作生命中的要事,在别人的冷眼里我想要证明自己的优秀,却忘记了脚踏实地的长大。
比如初中的时候参加竞赛,最后十几分钟的时候,我就只会趴在桌子上睡觉,完全不抓紧时间想办法继续解题。
因为我相信自己不能够做到,也就不再付出任何努力,哪怕这时候可以瞎蒙可以写几句废话,做一些非常简单的行为让分数更高,我也不会选择去做。因为我认定自己是个笨拙的失败者,所以任何细小的努力都不愿意再付出。
经过好多年的锻炼和反思,现在的我逐渐变得勇敢、主动,但遇到问题时,还是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这让我又一次回到从前那些难熬的日子,感到心理上的不安,我会问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和改变都是没有用的吗?难道我会一辈子都生活在小时候挫折的阴影里吗?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对于自我改变有这样一段解释:
“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一个全新的。”
我们成长的过程,就和身体细胞更新换代的过程一样。细胞不是一夜之间全部死亡,然后有全新的细胞马上充盈全身做一个瞬间的替换,而是在新旧共存的状态下,一点一点提高新细胞的比例,降低老细胞的比例,最终完成更新换代。
那我们从前的旧思想,包括阴影、不好的回忆、情绪困扰等等,也都是如此。新信念会随着你的自我强化而越来越强,慢慢地替代从前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才会获得新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式。因为成长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我们首先要明白,对挫折和不好的回忆的恐惧,是成长中非常正常的过渡。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让这种现象扰乱你的情绪,扰乱你对自己的信心。相信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一起慢慢探索,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
02、走出评判的世界,给自己成长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到底我们为什么会害怕面对挫折,并对自己作出消极的评价?
20世纪60年代,精神学家艾伦.贝克发明了认知疗法。而认知疗法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对第一节所提出的问题作出一定的回答。
贝克发现,对于一些自我认知消极的人来说,在他们感到焦虑和压抑之前,有一些念头快速闪过了他们的大脑。这些念头包括“别人认为我很无能”或者“这个方法肯定没用,我永远也不会变好的“。正是这些先入为主的信念导致人们的消极情绪。
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些信念的主观性,并会将这种信念带来的价值感变成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如果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注意和聆听这些信念,并最终做到处理和改变这些信念,我们的自我认知就会逃出之前那样的恶性循环。
而这些信念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我们每天都在不断感受着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思考着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换句话说,我们的思维一直在不断观察和解读一切。
但是有些时候,解读的过程会出现差错——即会过度解读,这就会导致过度焦虑、压抑、愤怒或者自负的不良情绪,情绪的叠加和强化,使得错误的信念形成。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
我在自我认知方面产生的信念为“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导致这种信念的原因是,我总是对他人的态度、行为和语言进行过度解读。
比如,一个刚认识的朋友有一天在路上和我打招呼没有那么热情,我就会想,是不是我今天很奇怪?是不是我刚才没有笑?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他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但也许,人家只是心情不太好,或者有心事,甚至只是因为近视没有看清我,仅此而已。
但随着这种过度解读造成的心理压力的累积,我会越来越强化“不会社交”、“不讨人喜欢”的标签,从而对自己产生绝望的态度,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有所改进。
事实上,我们头脑中的复杂情绪,是由思维模式构建而成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人们,面对同样的情绪问题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和行动:
1、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对每一个信息都进行强烈的评估。为好事贴上积极的标签,为坏事贴上强烈的消极的标签。并不愿意付出代价去做出改变,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人无法改变的特质。
2、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对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同样敏感,但他们更注重这个信息在学习和发展方面为自己带来的好处。例如“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我怎么改进才会不再失败?”、“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伴侣变得更好?”等等。
放弃评价自己,走出评判的世界,给自己成长的机会,给自己发展的空间。
我们从来不会去嘲笑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我们只会认为TA还没有经过学习和训练。
所以,不要再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了,客观、公正的认识自己,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和改进方案,才会让我们逃离出不良情绪的牢笼,不断地去拥抱成长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