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便捷,又霸占了我们的时间。比如电视机,李敖就有著名论断:“电视是生产批量傻瓜的机器。”言之有理。
电视画面丰富,剧情吸引人心,令人沉迷上瘾,不少孩子吃饭也要看电视。这挤占了孩子阅读和玩耍的项目,是消耗时间的重地!因为孩子看电视不仅仅影响视力,也是被动式的灌输,缺乏自主思考和想象。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头脑简单、容易盲从,遇到难事想退缩。
有这样一组试验,研究人员给一组孩子放十分钟一段白雪公主的动画片,另一组念的十分钟故事。然后要求孩子们把脑海中想象的白雪公主图像画出来,结果前者千篇一律地出现动画片的形象,而后者各显神通大不同。因为电视很难引起孩子的深度思考,而阅读相反地能拓展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本可一目十行享受书海的熏陶,岁月之静好。然影视入侵生活,我看到不少孩子童年的宝贵时光白白地流逝了。他们将读万卷书的年华错付电视,探索世界的乐趣递减,而视力的度数日增,我深感失策和遗憾。
因此,女儿芊宝出生后,我十分注重引导她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女儿一岁前几乎没看过电视,因为她忙着探索这个世界。一岁多以后会走路了,她摆脱大人的怀抱看世界,是更自由的个体了。
这时,她对电视机发生了兴趣。晚饭后爷爷奶奶偶尔看一下电视,她好奇地凑过去瞧,往往被那些枪战片吓跑。因此,每天晚饭后我就带她去小区里逛,和同龄人欢乐地玩耍,才是儿童的美好世界。
回到家,芊宝一看到开了电视,就会喊着:"关掉,快关掉。"有时,她直接跑过去关掉,难免会扫了兴头。我劝不住也不勉强,因为身教言传很重要,我立下过规矩,家人不能当着她的面长时间看电视,自己也以身作则。时间一长,爷爷奶奶也不看了,吃完饭就去小区散步。我调侃他们是坚持饭后走一走,争取活到九十九。
就这样,芊宝四岁多了,我们家电视基本上成了闲置物品。我十分庆幸,公婆配合得特别好。除了十一阅兵以及春晚必看,其他的就是节日晚会选看了。
因为我的观念比较正面,还影响过小区的宝妈。芊宝的同学东东由妈妈一个人带,做家务还要管娃,每天吃饭后便不想动了,任由东东看电视。因此东东性格内向,看见陌生人都哭泣,在幼儿园也一个人躲着,不太参与集体活动。
自从他转学到芊宝的班,每天晚饭后我都开心地邀请他们母子出来玩。东妈性情温婉,我也特别喜欢。人类是群体动物,孩子尤然。这俩娃玩了半个月后,就关系特别好。东娃见到陌生人也不害怕了,原来不爱说话,现在简直是话痨一个。虽然东妈有点担心他发音不够好,可他越爱说也就越说得好。
可见,多看电视还会耽误玩耍时间,使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正常发展,户外活动的缺乏影响孩子的协调能力,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电视机于幼儿的危害不止于此,消耗时间,容易上瘾,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等等。大部分电视节目只追求收视率,很难说有高质感,却因感官快乐让孩子欲罢不能。2004年,华盛顿大学的克里斯塔基斯博士的一个研究发现:3岁以前,每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7岁时注意力障碍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0%。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家庭电视机的地位,也决定着这个家庭的高度。好习惯的反面是坏习惯,与其今后与坏习惯斗争,不如我们率先用好习惯占据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从好习惯中受益,更能拥有美妙的人生轨迹。
要挤走一面电视,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专心写作业,孩子哪怕服从也不会服气,因为你处事不公。二是不厌其烦。很多家长都想图个清净,才让孩子去看电视,比如想去打麻将。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世上未经他许可,不能图一时之快错失陪伴的美好时光。三是限制时间。严格规定每周看电视的时段,一经确定,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改变想法和做法,只要你有办法能坚持,挤走电视爱上阅读是迟早的事。
挤走电视还有一大绝招,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女儿九个月大起,我每天都给她讲故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越早带她上路,她眼界就越开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是滋养孩子的魔法杖,通过书籍孩子能看到千百种人生,也就获知了无限可能性。
挤走电视快乐多,把孩子从电视机前解放出来,能为他们打开一个美丽新世界,让孩子尽情地享受生活原本的美好。用阅读和愉快的户外运动占领看电视的时间,孩子的生命会成长得更丰盈精彩。只要想法够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自身克服惰性,积极加入科学育儿队伍,电视自然会被孩子甩到脑后,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