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了《非暴力沟通》的线下读书会,对非暴力沟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也学习到如何用“四步法”去进行沟通和表达,复个盘,不然,咋知道我听课效果如何呢?
一、异化的沟通方式
1.诊断、评判、分析、批评、比较
2.回避责任
3.要求
4.认为某人“应当得到奖励/惩罚”
前3种沟通方式,在我与队友的沟通中长期大量存在,哪怕在线下课的现场讨论中,我们还是会忍不住继续沿用这些错误的方式。综合地看,之所以出现这些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和内在需要,而将焦点放在了沟通对象身上。
二、沟通的四个步骤
1.表达观察
2.体会和表达感受
3.表达需要
4.提出具体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观察,专注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就事论事,只表述观察结果而不发表评论,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主。
很多人都说,刚开始尝试非暴力沟通时,会感觉自己不会说“人话”,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开始尝试表达我们的感受。大多数时候,受制于各种外部因素,我们是不会轻易将内心感受展现出来的,甚至于会想方设法的隐藏,突然之间要去认真体会和表达感受,让人觉得非常不适应。
在读书会上,圈妈带领我们去写下“我的感受词汇表”,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想到表达感受的词汇非常有限,有点绞尽脑汁的感觉;在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每个人对于感受的描述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好多词汇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原来还有这些可以表达感受的词!”当时对于我内心的震动不得不说是非常强烈的。在依次说出词汇时,内在的感受被一个个激活,我想,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仅能让沟通对象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更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疏导,当我们真实地表达我们感受的时候,应该是非常轻松和愉悦的。
认真地体会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避免争吵的好方法。当对方激怒我们时,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去体会自身的感受,并思考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去表达,那么,基本上,就不会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生气或激动了,因为关注的重点已经发生转移了,这时候,想吵架好像都有点找不到感觉了。
对于表达需求和提出具体请求,我有点不太明白两者间的区别。需求是抽象的,请求是具体的,是这样的区别吗?或者说,需求是一个需要最终达成得目标,而请求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之后,我会去读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学习了理论,重要的还是要实践。正好中午就有机会了,背景是,中午午休时间,老公打了电话,因为瞌睡被吵醒了,有点生气,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我:中午2点前睡觉时间,谢谢不要再这个点打电话就,不光会吵到我,也会吵到同事
老公:急
我:急就可以剥夺别人休息的权利吗?
说完以后觉得有些不妥,想了想,又补了一段话
我:对于你而言,我只是打了个电话,至于那么生气吗?可是对于我而言,我刚刚睡着,你电话响了,我被吵醒我头很疼,而且我也睡不着了,下午工作状态没法保证,我下午还有很重要工作呢。同时,电话吵醒别人,我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我告诉你这个事实,你丢过来一个字,急,我的理解就是,我急,你就忍忍吧,这让我觉得不公平,也让你觉得不尊重我,我们只需要满足你急的需求就好,不需要满足我休息的需要我要与同事和谐相处的需要
老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或考虑,没有回复)
我睡觉特别不喜欢被吵醒,所以当时处于不清醒的状态,虽然清楚这段话是有问题的,也还是发了出去。现在仔细看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前一段对话的第一句,我是带着情绪说的,我自己很明白,所以当老公只回了一个急字以后,我就揣测,他认为我不应该为了件小事生气,这不是我观察到的事实;二是在我想表达我的感受时,我说的更多的还是我的想法,没有清晰地表达我的感受;三是我没有清晰地提出我的需要和具体的请求,感觉我用了个假非暴……
现在仔细想想,也许这样说更好:我午睡被你吵醒了,睡到一半被吵醒我会头疼,这样让我有些烦躁;被吵醒了我就没法再睡了,下午还有重要的工作,我很担心精神状态不好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另外,办公室的同事也被吵醒了,虽然别人没说什么,可是我还是有点尴尬。我希望你今后能更好地规划你的时间和考虑我的情况,在中午休息时间,1点到2点之间,尽量不要电话联系我,以免打断我和其他同事的休息。
非暴说起来的确很不像人话,但是,它很真实,让自己和对方都关注到我的感受,从而真正地去理解我,有了这个前提,才能真正地去沟通。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