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一直想着离开家乡,去更大的世界走走看看,然而今天的我却第一次坐在异地的书桌回想起自己的故乡,毕竟那里承载了太多太多值得我一直收藏下去的记忆,然而可悲的是在她即将永远消失在记忆中那片土地上时,我才发现她的可贵。今天也是偶然在朋友圈看到自己家乡将要被变成一片平地,以前只是在初中的阅读课文中看到这样的场景,还记得当时那个不愿意让自己的 房子变成废墟的年轻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近乎悲痛的方式反抗这种变迁,然而让我惊奇的的是在我的家乡几乎没有一个人想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甚至还有那代表着尊严的土地······
记忆中的那片乡土有着绿油油的麦田,有着总也不听话的羊羔和马群,还有着清晨总也在飘的袅袅炊烟,最让我怀忆的还有总坐在老房子前的树桩上等我们放学回家的爷爷奶奶,每次在看到我们的时候总迫不及待地掏出那天在自家田地摘的青豆角,好像总怕我们奔跑得太快而忘了豆角已经到了可以生吃的季节,殊不知我们是第一批捕捉到田野信息的小生物,对于这种在夏天可以随时吃的东西更是有一种说不出偏爱,有时候甚至会自家哥哥带着小妹妹夜里潜伏在其他家的田地里开始自己的"秘密行动",配合的不知道有多默契了,每次都是挺着一个个的小肚子满载而归,不过我们可不是吃饱了,而是把自己摘到的一个个凉凉的绿的快滴水的青豆紧贴着自己的小肚皮,用裤子绑着上衣兜着,即使再冷也自得其乐。
现在想起来还会让人禁不住唏嘘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小时候的夏日时光里,会在很多小伙伴还有哥哥们的陪伴下,去我们那独有的小土山上(山上连草都少的可怜)顺着一条早就被大孩子们开辟并经过打磨的从山顶到山脚的自然滑梯上顺势而下,从来不会在意回家后妈妈的唠叨,每次都来一次会说走就走的滑行。冬季的时光,在北方的漫天大雪中我们也有自己的玩法,雪刚停的时候还记得被大孩子们忽悠着去雪地里各种躺着摆姿势,用自己的身体印雪印,起各种奇怪的名字,雪下完了到扫雪的时候一个个都很乐意去干活,这是为何?因为呀,我们手中有了可以随便在雪里滑行的工具,不管摔的有多惨从来都是立马翻身而起,因为不想位置被别人占了。春秋农忙的季节,印象最深的要数帮大人去放羊,做一个自由自在放羊的星星,却总是撇下羊群去山顶兜风,在风的助力
下扮酷耍帅,记得有一次还和哥哥一起去玩,结果让羊群进了人家的麦田,那也是费了颇大周折来弥补过错呀。等到各种作物收到场上的时候呀,我们又会登场了,我们会穿梭于各仲大小的麦堆和其他只要是可以盛下一个小身体的地方,开始我们的"藏身",从来都会假装听不到妈妈叫我们吃饭的声音。
说起在那片土地上的小活动,那是怎么都说不完的,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动,而且听说父辈的活动比我们更有趣呢,但可惜的是慢慢发现,自从我们这些九零后们长大成人后,那片乡土上很少再飞溅起肆无忌惮的石子土块,甚至于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小孩子的身影,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钱土地上再也没有了过年时候的那种热闹,大家迎接新年的方式也是越来越简单,能简化的也不再去绞尽脑汁想那么多,大家总想着走出这片土地,甚至迁离到异地去,出去的人也不会想着再回去,据说是会被别人叫做"没出息的孩子",慢慢的留给这个村庄的也就只有杂草丛生。
后来家乡的后方出现了一条比以往更宽公路,也有了自己的新庙,但是路上却也只是匆匆忙忙的车辆,坐在门口的老人再也等不来那时刻注意田野里信息的孩子,更可怕的是他们却等来了这个村子将要搬迁的消息,大家议论纷纷,但却听说有新房子住,有些老人也说坚决不搬,不会动摇分毫,然而孤掌难鸣,大多数人开始去打听,开始摸索准备,慢慢的用一种微妙的默契开启了一个接一个的溜走模式,大家很快住到了同样的拥有一条宽阔的马路在旁边的新房子里,然而走出自己房子,却茫然发现自己在一个慢慢黄沙的沙漠里,再也闻不到土的气息……
曾听一位乡村守望者说:劳动是一个人活着的尊严,如果没有了劳动的权利,那这个人就失去了所有。然而土地还有故土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他获得尊严的那份依靠,如果丢弃了自己的土地,我想接下来的生活就只能是用失去自尊的方式去为别人,为我们如何也"留不下的城市"添砖加瓦,这种的流失失去的却不止是尊严那么简单吧……
记忆中的乡土,记忆中的老房子,记忆中的等候却要在自己回不去的日子里消失,没有"兵戈既未息"的困境下,我们却也需要"尽逃离"甚至"被逃离",我是百思也不得其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