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世从小是一个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孩子,可能是从小到大过得太安逸,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有一次,他需要在晚上开车从绍兴到上海接自己的父亲。在正常人眼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在他眼中就被无限放大了。他平时开车呢也不少。但这是“第一次”“一个人”“在晚上”开“几百公里”。当父亲和他说的时候,他内心是十分抗拒的。他那个时候的满脑子全是不好的念头。万一汽车轮胎爆了?万一发动机出故障了?万一等等不小心把人撞了?万一…..我说:“人生哪有那么多万一!”他却回复:“可以万一只要来一次不就够了。”我当时打心眼里看扁他,就这点小事都会慌。
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看待问题的切入点都是不一样的,而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人真的能做到感同身受。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是安慰别人的说辞。
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这种经历:我们眼中天大的难题,当我们向别人讲述的时候也会被人嗤之以鼻,不苟言笑。而事实上,面对任何困难,也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解决。
2
初中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马拉松的比赛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出人意料的夺得了世界冠军。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偶然为之。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心就可以夺冠。
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大拉松邀请赛上,他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两次夺冠并非偶然!
几年后,这个谜团才被解开,他在自己的自传中这么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十个小目标轻松地完成了。”这个马拉松运动员就是山田本一。
我们都一样的,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常常在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四十公里之外的终点,结果一直遥遥无期。跑了几公里就已经累得不行了。而当目标被清晰的分解,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之后,内心都被满足。同时,也时刻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不断的完成小目标,就不断的激励自己。
3
而作为我本人,也是在去年的山地马拉松上体验了绝望,体验了什么叫做一个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我从未尝试过全马,却在这一次跑了一个四十公里的山地马拉松,累计爬升高度2300米以上。从一开始在热身的时候我的肚子就感觉不舒服,因为在未来的几个小时里我将要跑完四十公里,想想就可怕,不过心想还有一个体能和我差不多的女队员,我也就释怀了。
打从一开始我就开始吃土,到后来的好汉坡,绝望破,爬的我怀疑人生。在13公里处有一个补给点,而同时也是一个关门点。前面两个坡很陡,“堵车”很严重。因为等一个女队友,同行的另一个队友比关门时间迟了几分钟。还有一个队友体能比较好跟着大部队先走了。而当时的我内心就更绝望了。因为目前来看只有我和还有一个队友在征战后面的27公里。而队友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可能都快到了。刚出发一公里的盘山公路处,我的大腿内侧开始抽筋。遇到救援队,劝我,如果不信就退了吧!这时候我的韧劲不知道哪里发芽了。说了一句:“除非是把我关在门外,没有的话,我怕也要爬过去。”
可是现实总是很无情的为难你,让你想不到你能有什么资格把这件事完成。在一条一眼望去弯弯曲曲的却还没有用水泥浇筑的盘山公路上,顶着大中午的太阳,我的大腿内侧开始剧烈抽筋,而且不是像一开始那样马上就好了。我跪坐在地上,看着稀稀拉拉的参赛者从我身边走过,我多想请求他们帮我一下,但是人家自己也自身难保,为什么要来帮你。路过一位大叔,说要放弃,救援车已经上来接他了,询问我是否要和他一起。当时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管能不能完成比赛,我都尽可能跑得远一点,能走一步算一步,一步一步把它完成。怀着这个信念,后面的最高峰,最后的十公里,都是一步一步征服它们。事后想想真是一个奇迹,连自己都会反复赞叹自己原来可以那么厉害。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困难,很多人都在选择逃避。其实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分成无数件小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把它完成。我想只要不是挑战极限,大抵都是可以完成的,享受每一个小目标带给你的及时反馈,享受每一次生命的修行。我们把它一步一步走完。
It is easy to give up,but it is cool to
keep going .Be sure to stick it.Come on.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一定要坚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