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年瘟疫,有个好心的郎中救了很多百姓。
等到灾难过去,这群平凡善良的人想报恩。于是,他们都拿自己家里最珍贵的东西送给这个好心的郎中。张三送来了两袋大米,李四送了一包精盐,王五送了一壶最好的酒水。大家心存感激,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感谢。
但是这时候,人群里跳出一个赵六来,开始说些奇怪的话。他说,张三李四王五都不是好人,他们都是在虚假地报恩。张三家还有米仓,为什么不都送出来?李四家还有盐田,为什么不都送出来?王五家更可笑了,那壶女儿红,明明是十八年前埋下的女儿红,他能送酒,为什么不能送出自己的女儿?
指责完所有人,他从怀里掏出了东西往桌子上一拍,跟老子学着点,要报恩,就得拿出全部的身家,就得给钱。不这么做的,都是心不诚。报恩不给钱,叫什么报恩?
不像我一样报恩的,都是耍流氓。
大家一看,桌子上拍着两块五毛的钢镚儿。这还是赵六昨天从张家门里讨来的。张家奶奶看他可怜,给了碗米饭吃,还给了点零钱。
您猜对了,这赵六就是镇上要饭的,要不是张家奶奶那碗饭,昨天就横死街头了。那多给的两块钱,今天就让他拿来打了张家的脸。
这是我编的一个小故事,但是故事里的人,生活中还真的有原型。特别是赵六这种人,不但讨厌,还更是不少。这种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很不招人喜欢。而我最讨厌他们的两个点是,一是毫无根基的优越感,二是对他人生活指手画脚的蛮横态度。
这两点,咱一个个说。
二、
先说说这优越感。我在故事里说,这个赵六是个讨饭的叫花子。这不是我在刻意贬低他,而是确定的人物需要。
因为如果一个人迫切需要建立毫无根基的优越感,那必然是在现有规则的约束下,他找不到任何能让他产生优越感的事情。换句话说,在现有规则的约束下,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活得挺失败的。这时候想产生优越感,他就得自己另辟蹊径。
举个例子,小明喜欢短跑,但是个头不高,身子弱,每次跑步都是最后一名。他想在跑步这里成绩超过别人,实在是有些困难。
要在跑步上产生优越感怎么办?小明决定自己制定规则和评优条件。
他告诉自己,虽然我腿短,但是我是100米跑步里步数最多的人,那些身高腿长跑得快的人,都不如我步数多。
为此,他沾沾自喜,觉得在百米赛场上自己就是王者,那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目的,通过制定独特的规则,建立自己虚无缥缈的优越感。
三、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因为对别人的生活和选择指手画脚只是表象,实际是要强行命令别人按照自己的规则办事。这样他的优越感就能保持住。
这么说有些抽象,还是用上面的小明来举例子。
小明觉得跑得不如别人快,就开始对跑得快的人冷嘲热讽,跑100米,你怎么30步就能到呢?你比我差远了,你看这距离,我都跑了快200步了。
如果还不管用,小明就自己举办个“100米短腿紧倒腾大赛”,不比谁跑得快,就比谁的腿倒腾次数多。因为在这种事儿上,他小短腿能得第一名。
所以,为了坚实自己那虚无缥缈的优越感,制定规则并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规则办事,是这些人的一贯做法。
四、
我们回头看文章第一个故事,叫花子赵六,也是通过制定规则偷换概念,确定了自己在所有人面前的优越感。
他很巧妙地用馈赠比例代替了馈赠数额。比如张三捐赠了2袋大米,价值100元,占自己财产的1%,而赵六捐赠钢镚儿两块五,占自己财产的100%。用百分比代替实际价值,赵六就觉得自己比张三大方,觉得自己比张三有优越感。
但到底哪个人做得更好,大家心知肚明。
当然实际情况下,赵六应该不太敢做这样的事儿,生活中赵六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鲁迅先生小说里的阿Q。因为做这种缺德事儿,特容易挨揍。而人要是挨揍狠了,是会长记性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天下是太平的。
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赵六”们死灰复燃。因为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信息的表达和反馈,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切分开来。通俗点说,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立马挨揍,别人骂你傻逼你也听不见。互联网就是这样一张大温床,孕育了很多破茧成蝶的蚕蛹,也养活了不少能变苍蝇的蛆虫。
所以你看在如今的言论自由下,键盘侠很多,喜欢道德绑架的伪君子也是不少。不管你干啥,都有人说不对。平时就不对,节日也不对,不按照他说的就不对。他站的道德制高点还贼高,你不跳一下还扇不到他的脸。
这种人啊,还不如赵六捐款两块五呢,人好歹还掏钱了,您这真是跳梁那个啥,那啥多作怪。
五、
最后呢,说一下我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你的出发点好坏,以身作则一定比言辞说教有力的多。
孔子有云: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里这句话,讲得也是用德行去服人的道理。
而我自己,其实少有劝服别人的时候,因为我更尊重别人的选择,我认为生活自洽比所谓的“正确”更能给人幸福。我信奉的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反思,慎独,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让自己的成长更合乎本心,也尊重别人选择生活的自由权利。
对自己严苛点,对他人宽容些。这样,对所有人更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