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荣幸地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的第3、4、5章节的内容。
先上思维导图:
相信许多读过《福尔摩斯》的朋友,都记得大侦探福尔摩斯在初次见到华生的时候,就知道他的职业,请看下面引用的福尔摩斯所说的话:
“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伤,现在动作品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
福尔摩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通过华生的“医务工作者的风度”和“军人气概”推断他是一位军医;又从他的“”脸色黝黑”以及“手腕的皮肤颜色黑白分明”,得出他原来并不黑,只是“在热带晒黑了”的结论;又因为他“面容憔悴”和“左臂受伤”等推断出他曾“历尽艰苦”。
福尔摩斯分析一位英国军医在热带皮肤变黑,还历经艰苦和受伤,就只有在阿富汗了!经过一系列的仔细观察和精准判断,得到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他只是仔细地观察、采集相关信息,然后根据逻辑思维进行具体地分析、推理和论证,最后得出华生是一位“曾在阿富汗地区服过役的军医”的结论!
本书作者是加拿大的布兰登·罗伊尔,他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在此期间,他潜心研究逻辑推理教学,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多项国际图书类奖项,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提供了更好的建议和方法。
逻辑学是由著名的先哲亚里士多德率先创立的,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寻找其规律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要去这家公司上班、是否要和某人携手相伴一生、还可以帮助我们购买东西时怎样侃价、帮助我们写文章,还能够帮助我们断案、说服别人、拆穿谎言、寻找真相、作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逻辑和逻辑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情绪和冲动的操纵,用更为理性的思维来作出更好的分析、判断和决定!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运用本书中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我们怎样决策、如何论述,以及怎样能够更严谨地进行逻辑陈述:
首先,逻辑如何帮助我们更为理性地作出更好的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我们想要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是我们想要评估自己,是否想要把握眼下的机会,都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来帮助我们决策。
本章为我们介绍了“决策树”和“决策矩阵”两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帮助我们尽快理清自己的思路,得出更好的判断和决策。
1.“决策树”是用图形的方式,列出了一个决策可能会得出多种结果的一种树状结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让我们更有层次地进行深入思考,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考路线走向和得到最佳结果。
比如下图中的关于法律事件中的决策树模型,可用来帮助我们理清这些法律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我们的理解、记忆和判断。
2.“决策矩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归纳、整理和总结我们已收集到的信息。
矩阵主要是将数据信息全部罗列出来,进行同比、类比,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信息,得出更为理性的结果。就像“唐伯虎点秋香”一样,将许多女孩子叫出来排成一队,让唐伯虎分析和总结,最终找到他要的秋香。
如图所示:
除去上述的两样决策工具之外,本书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的如加权分析法、利弊分析法、加权排序法等决策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详细地分析,权衡利益、取舍得失,进而帮助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决策,让我们选择如何妥协、放弃哪些、坚持哪些等等。
作者在本书的附录中,还列出了宽度vs深度、控制vs运气、个人vs集体、方式vs目标、数量vs质量、短期vs长期、特殊vs一般、主观vs客观、理论vs实践和传统vs变革等常见典型的取舍方式。
比如:
当我们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选择保护哪个利益?个人vs集体
当我们努力的时候,到底是要注重数量还是质量?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吗?数量vs质量
自己控制事情的发展方向和单凭人品运气,哪个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控制vs运气
到底是先学理论知识,还是先去实践?理论vs实践
我们到底要保持我们的传统,还是勇于变革,积极引进新的知识和理念?传统vs变革
……
这里举的例子,都是些非常浅显易懂的选项,我们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做出选择;逻辑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事态更复杂、格局更高的抉择!
其次,逻辑如何帮助我们进行更好地论述和分析?
论述就是我们用丰富、坚实的论据,来支撑我们的论点,或陈述观点。这观点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或者叫立论),也有可能是对手的观点,我们想要驳倒他(即驳论)。
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用论据更好地论述我们的立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对手的观点,找到对方观点的漏洞和不足,进而更好地驳论。
1.这里需要我们讨论几个重要的概念:
论点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主张和观点,也就是我们常常在议论文中说的“是什么”。论据则是我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列举出一些事例、数据等依据作为支撑,也就是我们在议论文中常说的“为什么”。
关键假设,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众所周知的想法,它可以证明我们的观点。
eg.冯尘曾经写过的《谢谢你做我的孩子》一文中,观点是“我们呕心沥血地教养孩子,最后发现,一起长大的还有自己。”
作者为了说服这个观点,提供的论据是:
①孩子对父母来说,大概也是活着的意义
②孩子长大,就变成了父母的双腿和双眼。
③孩子,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这些那些庸碌愚蠢的大人的。
那么这个论述过程中的关键假设,就是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自己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见识到了更多的美好,让我们脱离庸碌愚蠢……
关键假设,能够有效地把论据和论点连接起来,是这两者之间的粘合剂,让它们如胶似漆地成为“夫妻”,夫唱妇随地帮助我们说服别人或驳倒对方!
经典的论述,一般包括上述三个内容,他们的关系是论点=论据+关键假设。
假如我们想要驳倒对方的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质疑对方的论据,二是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2.我们需要耐下心来,认真仔细地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和论述过程都分别有什么漏洞?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五种常见的推理漏洞:
①比较和类比漏洞
比如:科学家在小白鼠上做的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套用到人类身上。
或者:我们发现女儿和妈妈的长相有些相似,就认为母女之间还有其他类似的地方。
补足漏洞的方法是我们在进行对比时,要保证我们拿来做比较的事物之间,一定要有相同的内涵,具有可比性。
②代表性假设漏洞,也叫以偏概全漏洞
比如:因为她遇到的几个男性朋友都很娘,,所以她认为所有的男人都很娘!
补足漏洞的方法是我们找样本的时候,数量一定要足够的大,还要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代表整体,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③“好证据”漏洞
比如:一个人不愿意戒烟的人,总是能够说出诸如“吸烟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吸烟有助于放松”、“吸烟有助于减肥”等许多他不想戒烟的依据。
补足漏洞的方法是我们不能忽略,或者扭曲任何相关的事实,我们要罗列出所有与问题相关的证据,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和论述。
④因果假设漏洞
比如:有人说因为他喜欢读书,所以他从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
补足漏洞的方法是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判断,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不是有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还要进一步地分析、判断他们是哪种因果关系。如图所示:
⑤实施假设漏洞
比如:有人说只要条件具备,人们就会去体育健身;只要身边有健身房,人们就能坚持去健身;只要人们有空闲时间,他们就愿意去健身。
补足漏洞的方法是,我们要明白计划与行动,以及能力与行动是两回事。
许多人有去健身的计划,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许多原因而无法实施。所以说,并不一定他计划做什么,就一定能够做到什么事情!
我们在论述或者驳倒一个论点的时候,可以从上述五个漏洞着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能够让自己圆满完整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说服别人,或者驳倒对手。
最后,逻辑如何帮助我们进行更严谨的逻辑陈述,以免引起异议?
只要我们能够行形成一个良好的逻辑底层思维模式,再加上一些严谨的语言陈述,就可以很好地进行逻辑陈述,避免引起异议或疑惑。
一般情况下,逻辑陈述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只要……就……”陈述,如图所示
②“NSMA”陈述
“NSMA”是“No some most all”的缩写,意思是大部分都没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说话的内容本身,就存在表达模糊或者逻辑不清的情况,所以会导致我们常常犯逻辑性的错误。
比如,我们想要弄清楚下面四种关系,就需要参照下图:
没有A是B
所有A都是B
有些A是B
大多数A都是B
如图所示:
③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如图所示
④逻辑等同陈述,如图所示
比如,苏格拉底曾说过:“一无所需最像神。”这句话可以算是第①种逻辑陈述,能变作:“只要一无所需,就最像神!”也能算是第④种,可以变作:“只有一无所需,才最像神!”所以,我认为它是属于第②种“NSMA”陈述,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
这里说的神,就是纯粹的精神,完全脱离了身体的藩篱和需求,因此是绝对自由的!这句话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极简主义思想,以及追求精要主义的生活方式。不过,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当然不可能做到一无所需,至少需要呼吸空气、吃饭穿衣吧?
所以,后来的第欧根尼有了一个更为圆满的逻辑陈述:“一无所需是神的特权,所需甚少是类神之人的特权。”可以变作:“只有一无所需是神的特权,而所需甚少是类神之人的特权。”属于第④种逻辑陈述类型。或者变成:“如果一无所需是神的特权,那么所需甚少是类神之人的特权。”属于第①种逻辑陈述方式。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属于第②种“NSMA”陈述,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
作为人,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限制在真正必要的范围内,尽量少为伺候身体所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精神层次的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所占比例越大,他就离神越近,修行得越好越成功!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逻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二是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严谨地论述,说服别人或者驳倒对手;三是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符合逻辑的陈述。
掌握了逻辑和逻辑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脱离情绪和冲动的摆布,让我们进行更好地权衡和取舍,做出更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决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运用逻辑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服别人和驳倒对手;逻辑陈述则可以帮助我们更严谨地表达出我们的态度和思想。
学习和掌握逻辑和逻辑思维,既可以帮助身居庙堂之高的朋友,又可以帮到处江湖之远的老百姓!因为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更理性地作出大型的决策或进行国家级别的谈判,或者更好地去砍价、演讲、写文章等。
在这些场景中,逻辑都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项机会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