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在会场聆听王绪溢博士的讲座——《让科技与智慧重构课堂》,其中王博士介绍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即品读—实践—深思—写作,让我感触颇深,那学校和教师如何践行王绪溢博士推荐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呢?我觉得可以分步骤来实施:
1. 从品读优秀的教育教学著作开始,迈出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学校可组织教师主动学习王绪溢博士撰写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这本书通俗易懂,适用于刚进入信息化教学门槛的老师们,能学习书中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范例,初步认识与了解数字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的不同形式与方法,为信息化课堂实践做好准备。
2. 坚持走课堂实践的道路。借助学校行政力量,组建信息技术先锋教师团队,要求先锋教师一个月要开展不下于15次信息技术融合课,做到常态化使用麻吉星高效互动教学系统;麻吉星专家不定期到校开展观课评课活动,所有教师每学期至少有2堂课开放专家观课。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可采用“推门”的方法,随时随机走进各个教师的课堂,让授课教师没有侥幸心理,督促教师备好每一节信息技术的融合课。可根据学科、年级开展信息化教研会议,邀请优秀教师开设示范课和公开课。
3. 借助麻吉星百宝盒教学数据管理系统,详实记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生成数据,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过程及每一个教学决策的有效性,发掘课堂上未能察觉的教学误区和学生的学习盲点,让教师“一眼”就能看到课堂的不足,总结经验并加以改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4. 坚持写作训练。教师至少每月写两篇融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反思,从百宝盒的课堂数据出发,找到每节课应用信息化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不断精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数据的感知能力。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可能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王绪溢博士也说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如果缺少了写作,那前期的品读、实践与深思都将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