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看似无解的问题:
工作兢兢业业,甚至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但是跟涨工资和升职就是有缘无分;感情里自认为很努力地付出,嘘寒问暖,但是始终给不了对方真正想要的;在家里忍气吞声地退让,却依然还是那个吃亏的
这些问题如同迷雾,遮蔽了我,不致命,但是像温水煮青蛙,我知道我要被煮熟了,但是我没办法.....
古典老师的《跃迁》书里,第四章破局思维,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破局,我需要先一次次梳理、消化消化
一、 问题识别:无解背后的深层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问题的本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无解,是因为缺乏系统思考的能力
这个真的是很无奈,我没办法一下子解决。因为我有两个致命点
一是会不自觉过于沉浸在自我意识状态中
二是不会向外求助,所谓的死脑筋,一根筋
我年龄上是30+,但是我的思维是大龄儿童,它总是会偏向简单、容易、想突然暴富、摆烂、吃吃喝喝就开心,遇到一点困难就进入逃避装死的状态
更要命的是遇到一些无解的问题,喜欢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还喜欢不自觉陷入别人为什么那样做,我为什么那么倒霉,好烦,好气
然后就出现了所谓的迷茫、焦虑、烦躁、自我价值感低,更不会主动社交,日复一日自怨自艾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恐怖电影,女主角总是在游轮上发生轮回,最后以为打破了轮回,但实际上没有
为什么我总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恐怖轮回中?
特别是当一个差念头开始出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我总是在这个问题上纠结,那么脑子就会顺着这个念头越来越糟糕
本来可能就只是工作上一点问题,但是我揪着不放,总是念念不忘,这时候就出现负面回响
“整天工作那么多,领导同事又傻x,整天搞这搞那,工资又低还让人干那么多活。”
当然只是腹诽,根本不会说出来,可这种消极思想一旦整天在脑海里出现,就总是会不停在强化并且消耗我的精力
如何解:
停!停下来,停止吐槽、停止抱怨
问题的存在是有客观因素需要考虑的,但是我总是代入自己的主观情绪,以我的喜好、舒适程度来看待问题,根本没有想要解决问题的意识
往往被动陷入表面问题的泥潭中,甚至被自己的情绪耍的团团转,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被过于主观的自我意识拽的死死的,带偏了都不知道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破除过于自我的意识,其次要学会动脑思考
需要向外学习很多很多东西,学校教的还有出社会后自己接触到的,其实都是很局限的,自己不知道的、不了解、不清楚的还有很多很多啊
生活许多问题并不是数学题,不是1+1就一定是等于2,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无解的问题。可世界上聪明、有智慧、优秀厉害的高手很多
如果我们能耐心且仔细观察那些优秀、成功的人,他们不会总是怨天尤人,他们会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的,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而成为高手的人,还要更深一层的能力。古典老师在《跃迁》中所言,高手之所以能够破局,是因为他们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
那我这个普通人学系统思考能力,有什么用呢?
二、 系统思考:高手的破局之道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到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
系统思考能力,我的理解是跳出问题本身,从更高维度审视问题,并且懂得使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间解决什么关键问题的能力。
《跃迁》书里,拆解高手系统能力:
1. 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思维、认知上的不同
系统是什么:
新词概念:第一序、第二序的改变、复杂系统、回路、层级,跃迁思考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做“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模式的改变,叫做“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二序改变,就是破局的关键(改变系统的结构)。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怎么样:
还原论与系统论
传统思考方式
系统思考方式
问题的因果关系很明显问题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不直接,而且常常互为因果
外界的人和事是我们问题的根源,只要换掉他们,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一个方法若短期有效,长期也就有效短期的修修补补,长期反而有坏处
优化每个部分就能优化整体
优化结构就能优化整体
下猛药,同时开始很多独立的改变
只做几个关键的长周期动作,会让整体改变
认真地把文字打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就是用传统还原论来思考问题.......
我总喜欢简单归因,把错误归在别人身上就觉得容易解决,我目光短浅,总想一劳永逸,急于求成
想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结合文中的内容,在解决独立、单点、局部的简单系统时,还原论的思路更加有效;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系统论的方法则更加有效。
我的个人理解是像做简单的数学题这种有具体答案的就能用还原论,但是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就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需要用系统来处理,需要把混乱、复杂和变化的问题变得清晰、从容和有序起来。
怎么做:
书中: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2. 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
回路是什么:
巴尔扎克式困境:要休息想旅行--有钱才能旅行--得工作才有钱--要有钱就不能休息。
这就是一个以时间为关系的系统——回路。回路是一种会自我增强的系统。
怎么样:
一个回路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自我强化的正循环和负循环。
为什么:
在系统里,结构决定结果——具体在忙乱什么、谁在忙乱都不要紧,一旦增强回路形成,这个回路就会自我强化,一直到系统的上限受不了为止
比如心想事成这个词,往好的方面想,好的方向做,自然有好的结果;但如果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思绪乱、脾气差、能力差、情绪差、身体差,最终就是生病,轻则抑郁、重则精神错乱。
怎么做:
学习4种增长引擎:
(1)好习惯:本质就是那些能自增强的正循环的行为。
比如,学习——成长——增值——学习;锻炼——精力充沛——锻炼
好习惯是能够形成正循环闭环的,像农夫与蛇中的老好人农夫,可不是好习惯,消耗自己成全别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吗?蛇是冷血动物,它的动物反应就是在危险时刻释放毒液保护自己。
还有农夫要温暖蛇,他就不能另外想办法吗?第一他不了解蛇这种动物,第二他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职业生涯三叶草”:兴趣——能力——回报——兴趣
(3)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输出产品,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向外输出,从而吸引更多重要的问题输入,形成一个循环。
就像我现在这篇文章。
(4)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避免4种死亡螺旋:
(1)穷者越穷:要用一条“想未来——高收益”的小循环抵消这个穷困循环。
(2)投入不足:学习一门技能、谋求转型
(3)工作狂循环:双方一起努力,相互多沟通,多理解对方
(4)做自己:与他人攀比是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3. 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是什么:
高效能人士的多层系统
怎么样:
勤奋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很努力,但没结果。
第二重:方法论勤奋,单方面走火入魔。
第三重:更少目标,战略勤奋: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怎么做:
理解多层系统,解决复杂问题
(1)上层决定下层:目标决定了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方法论决定努力方式。
(2)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
4. 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
是什么: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
怎么样及怎么做:
多层布点:一般人看问题,容易理解为线性关系。其实控制胜利的关键是在每一层级放置足够多的控制点,最终把XX目标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这些点不仅要关注目标层面,更要拆分到战术、技术、体能等层面,每层抓紧控制住。
单点可控: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4类:能力、努力、难度、运气。学习掌控者的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努力>运气,尽人事然后才是听天命。
目标折射: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最后的成功路径,是一条折线或者曲线。
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这里我的理解是不要死脑筋,学会灵活应对问题。遇到问题是生活的常态,重点不是被问题打倒,而是要学习用系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目标,根据目标分层,比如能力层需要什么,资源层需要什么,如果还缺什么,可以怎么向外学习,怎么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系统思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要求我们跳出问题本身,从更高维度审视生活,寻找解决之道。
由于个人认知、学习、拆解能力还很有限,对《跃迁》的理解也是尽自己所能所想输出,建议感兴趣的小伙伴看看古典老师的原书哦。
梳理一下我的收获和行动清单
收获:
1. 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是可信的。
2. 人生的确有很多困难,甚至不同阶段不同问题,但是问题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过于固执己见,思维开放、拥抱差异、学习成长才能享受鲜活的生命。不要把自己过成一潭死水。
3. 目标(不能设立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多层布点(拆分目标)——单点可控(自己的能力、学习力、执行力)——目标折射(要灵活)
行动清单:
1. 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否陷入了死循环的局里?
2. 针对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确定目标来解决?有谁能帮我?
最后,想用《跃迁》里古典老师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论来结尾:
你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
你所要做的,只是学习。
你好,我是91年的佳佳子
在努力:读书中破圈成长、写作中变现生活
从日常写作小闭环开始:读书(输入)---思考(收获、行动清单)--写作(输出)
今日读书《跃迁》第四章,作者古典。
人生的答卷始终要自己填写: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我想努力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眼里有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