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货膨胀】
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第一、就是什么是通货?通货就是流通的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
简单的说,通货就是能买到各种东西的一种东西,也就是我们常常指的货币(我们用的人民币、硬币都属于通货)。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呢?就是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了经济实际的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或者是物价的上涨。
简单的说,就是钱不值钱了购买力下降了。讲到这里,我们必须明白,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钱就是政府给我们打的欠条,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手里有一万块钱,大米十块钱一斤,我们把它买成一千斤大米吃掉,那么这个钱就发挥了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这样做,而是把钱存到银行,假如一年有百分之五的利息,五年以后这一万块钱就变成了一万两千五百元,但是那个时候大米已经变成二十块钱一斤,我们只能买到六百二十五斤大米,也就是说我们什么都没干,钱的购买力就少了三百七十五斤,或者说政府偷偷没收了我们的三百七十五斤大米。
所以我们说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商品,钱就没有意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本来我们挣了一万块钱,相当于挣了一千斤大米,但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变现,放了五年,结果却变成了六百二十五斤大米,就等于政府给我们打了欠条,它偷偷的又拿回去三百七十五斤大米。
【通货膨胀的普遍性】
巴菲特说,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而且这种税比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税种都具有毁灭性。通货膨胀税具有可怕的消耗资本能力。这是一种普遍税,是针对所有人都要征收的一种税。
怎么理解通货膨胀税呢?就是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你的实物资产是一千斤大米,政府在五年时间就收走了你三百七十五斤的通货膨胀税。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不是买商业保险会遭遇通货膨胀,其实不管你买什么东西,或者不买什么东西都要遭遇通货膨胀。
所以货币贬值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我们不能陷入担心,我们以前说过,抵抗通货膨胀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钱现在都花掉,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要担心通货膨胀但要研究怎么解决、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当你的投资收益超过了物价的上涨或者货币的贬值,才等于保值,远远地超过就等于增值。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持有现金是最危险的行为。因为它只能贬值,那么持有一些有价值的资产,也许能抵御通货膨胀。
这一点中国的朋友特别是北上广深的朋友最有感觉,如果这几年你一直攒钱要买房子,一直没买,你会发现你的购买力极度下降;但如果你有幸很早以前买了房子,这几年你就感觉自己赚了好多钱。那么其实这也是相对的,其实房子涨价了,您觉得赚钱了,或者说也不是你赚钱能力提高了,而是因为这种价格的上涨。那么其实对那些没买房子的人来讲,他在变穷。
【通货膨胀的对比对象】
讲到这里我们来回答:保险到底能不能抵御通货膨胀。我们说关键看跟谁比,如果拿保险跟暴涨的房子比,跟疯涨的股票比,保险肯定不合适,就等于没有抵御通货膨胀;
如果房子跌了股票不涨了,或者说银行的利息降为零了,但我们过去买的保险预定利率是2.5%,3.5%甚至4.025%的,它就能够抵御一定的通货膨胀。
第二、保险我们交的保费是不变的,如果选择二十年交费,每年都交三千元,二十年交六万元,保额是十万元,其实这四万的差额就是它的时间价值,等于赚了一部分利息,这时候如果这四万超过同期银行利息就抵御了一部分通货膨胀,如果低于你会觉得不合适。
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相当于传统的非分红保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增加,要比传统保险抵御通货膨胀能力要强一些。
那么具体产品,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对一些储蓄理财型的保险产品,我们在做计划书的时候,比如我们选择年交一百万,三年交三百万。如果零岁的孩子购买,到了七十岁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你发现会变成几千万甚至更多。
我们可能真的不能理解,我们的三百万就这么什么都不做就变成了几千万之多,其实如果当时的几千万,相当于现在三百万的购买力就叫我们保住了今天的价值,如果远远超过就实现了增值,这样理解你更能明白不是暴富,而是保住了财富。
【保险要跟人生一起算】
所以保险保的是明天的风险。一年交一万保费,二十年交费交二十万,保额三十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假如刚交一万块钱出险了,赔三十万,当然很有用;交了两万赔三十万也有用,即使交十万赔三十万也有用。
但我们许多客户担心的是:交齐了二十万永远不生病,慢慢儿的这二十万的现金价值就接近了三十万,就觉得不合适。
这恰恰是因为我们违背了保险的基本概念,不确定什么时候发生的才叫风险,如果我们可以确定二十年之内不发生风险,那么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买保险,所以我们买这份保险的目的,不要纠缠于投资的概念。
买保险不能单独计算,要跟人生一起算。我们说没事儿是好事儿,有事儿也没事儿。当买了保险老用不上,证明我们平安无事,健康长寿,证明我们自己有赚钱的能力,不需要这笔保险。
但如果真的发生了风险,保险公司及时变现一笔现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就是保险雪中送炭的作用,不出险我们就叫它锦上添花。
今天重新跟各位一起学习通货膨胀的概念,了解买保险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重疾险真的保死不保生吗】
重大疾病保险真的是保死不保生吗?买商业保险遭遇了通货膨胀怎么办,或者说买保险能不能抵御通货膨胀。
许多客户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之后,签了保单回执拿着合同就去找专业人士咨询。所谓的“专业人士”就是一些医务人员。他们看了这些疾病的定义之后得出结论:这些病几乎都和死差不多,死了才给钱,给钱有什么用!我们许多代理人伙伴最害怕收到这个电话,客户告诉我们要退保,说:“重大疾病保险是保死不保生的,说卖保险的都是骗人的。”
【卖保险不紧张,买保险不纠结】
其实只要我们用一个简单的逻辑梳理一下,你就会发现卖重大疾病保险、买重大疾病保险绝对没有错误。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人如果患了重大疾病到底能不能治好,这是医院的水平问题,医生的水平问题,跟保险公司没有关系。一个人生病了,到底有没有钱送到医院去治,完全取决于家庭的经济能力问题。治病一定要花钱,但是花了钱之后,自己全部承担还是有人报销更好一点呢?
我相信正常人都知道有人帮助支付一定的医疗费总比没有人帮助要好。保险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负责给了一笔钱帮助解决一部分医疗费问题,甚至花不了的钱还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即使就是死后才给钱都比没人给要强得多。
因为病人在生前一定要花钱,一场大病毁掉一个家庭的悲剧绝对不是个案,所以活着花了家里很多的医疗费,甚至拖垮了一个家庭,但如果在离开之后,保险公司能给一笔钱,让家人偿还债务,改善生活质量,在绝望之余看到点希望,总比没有强得多。
所以我们说,病——不是保险弄病的;死——也不是保险公司搞死的,保险公司只帮助客户给了他一笔钱,甚至客户只交了一万保费却给了他几十万(有一个倍数的杠杆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保险没有任何错误,所以我们卖保险的不需要紧张,买保险的也不需要纠结。
【重疾有保障 看病也从容】
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白,保险公司条款里规定的那些重大疾病种类真的都和死差不多吗?其实只要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问问买过保险的客户,其实保险公司的人最有数据(就是每年理赔的数据),许多理赔过的客户还都健在。
比如甲状腺癌,花一两万块钱都能做好手术,但它属于癌症的一种,保险公司要按照全部保额进行赔付;
乳腺癌如果发现及时,做一些必要的手术存活率也是蛮高的;
像心脏搭桥手术存活率也是很高的。
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愈率会越来越高,生存率也会越来越高,关键时刻看我们有没有钱去接受必要治疗。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保险,就可以说“钱是身外之物”,当我们没有保险,也许就会认为“钱比命还重要”。
【产品组合更科学】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得了重大疾病都是濒临死亡的,既然死后才给钱,那我还不如买终身寿险或者买意外伤害保险呢!
当然只买意外伤害保险是完全不专业的,因为得了重疾死亡之后,意外伤害保险是完全不会赔的,就是因为意外伤害保险便宜而去买,这是完全一种错误的占便宜思维;
终身寿险是死后才给付的,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其实许多患有重大疾病的病人并没有立刻死亡,如果治疗后还能活个三五年甚至十几年,那么我们买的终身寿险不但得不到理赔,还要继续缴纳保费,这反而造成了一种负担。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两种产品搭配着买,重大疾病和终身寿险甚至要搭配上定期寿险和防癌保险,这样的组合相对更科学一点。
【擅用保险杠杆 撬动应急资金】
有的人在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时候还提出一个疑义,就是疾病定义太专业了完全是医学术语。其实越专业越没有歧义,如果不专业的话,就会有多种理解带来更多的麻烦。当然许多人抱怨说,因为太专业所以我看不懂。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只需要了解我们需要了解的重点项目,而不需要去学习另外一个行业所有的专业。
还有人说,一听到业务员跟我谈重大疾病保险,谈生谈死就觉得特别凄惨特别难受,我不爱听,所以我不想买保险。这是一种鸵鸟思维,不是因为你不听,不面对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
医院是人的4S店,医院的存在就证明我们的身体会遭遇健康危机,生病需要治疗,就如同买了车之后,就知道车会有事故会有刮蹭需要修理,这是一样的道理。
“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买不买保险我们做一个客观公正对比就知道——有比没有合适,买比不买合算!
这就是现代社会一种文明的制度安排,用社会互助的方式,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用保险的杠杆作用来避免我们扛不住未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