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录音整理的形式。
依照牟先生的理路,牟门弟子蔡仁厚有《中国哲学大纲》,钩玄提要,简明清晰,非常好。配合近年出版的蔡仁厚《中国哲学史》上下 两大册,算是非常完备的中哲史了。
篇幅略小的,有牟门杨祖汉,岑溢成等《新编中国哲学史》,台湾里仁书局版,也很好。牟门的特色是思路清晰,很能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质”。
之后,
1、可以读劳思光的“新编”,劳对中庸、易传的理解有偏差,基源问题研究法,在后两册的运 用也不够理想,但“新编”仍不失为一套好书。
2、北大版中哲史,用了几十年,修订数次,非常经典。缺点是未脱教条式的(两条线四大 块)窠臼。不过瑕不掩瑜,该书引用原著的取舍和对原著的初步解读,非常精当,值得 深入把握。
3、断代来说,宋元明部分可看陈来先生的《宋元明哲学史教程》,《宋明理学》。前者 浅易,后者详备。
4、问题史,范畴史方面可看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大纲》,张先生弟子李存山编写的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教材,也是这一形式的新作。
提高:
牟宗三:《才性与玄理》(魏晋),《佛性与般若》(佛教),《心体与性体》(并《从陆象 山到刘蕺山》)(宋明)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系列: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
断代:张学智《明代哲学史》
专门史:汤一介主编《中国儒学史》
还有专门的佛教史,道教史,老学史,庄学史等等,不再列举。
大致如此,欢迎批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