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在这个没有太多人认识我的地方说说自己心里话。
一上大学我发现我的孤独是一种常态,虽然想给予他人温暖,也想收获他人的温暖,最后还是徒劳。之前一直在空间里发一些内心真实的话语,结果被好友同学骂声一片,说是作,当时的失落是难以想象的,才发现这个世界懂你的根本没几个,或许一个都没有。他们只是看到表面我的开朗,也从未了解我背后的情感。
1
我的爱情,一直孤独。
有时候想恋爱,想找一个倾诉衷肠的人,和能陪伴到老的人。但是我却有种害怕,害怕我只是一厢情愿,害怕离别的伤痛,可能是我太悲观了,但我无法压抑这种念头在我脑海滋生,因为看过许多了悲欢离合,也不敢相信再爱情。
我也曾经追过女生,头一两天聊着还挺有戏,因为每次聊天也有几个小时,而且我也知道她也是很少聊天的女生,能和我聊这么久,简直让我太开心了。后来几天我发消息她也是断断续续的才回复我。再后来,她可能闲我烦,就给我说我们一个星期聊一次,我也欣然同意。
最后她就再也没回过我了。我就果断把她的一切联系方式删了,一个是因为既然得不到就彻底毁灭,二个我又怕自己忍不住后再联系。我也不知我为什么对待感情如此偏激。
周围优秀漂亮的女孩有很多,不要脸地说一句,我的异性缘也挺好的,但是发现能来电的却没有。二十多年还没谈过一场恋爱,我都感觉自己有点可悲。当缘来的时候不好好珍惜,一心就想好好学习,错过才知道这种缘分的珍贵。更有时候真想好好放纵自己,好好地玩一场,结果又可悲的发现,自己该怎么放纵,一点也不会?
到此时,对爱情这种东西更加看淡,因为高中时代我就明白,爱情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奢侈品。这种奢侈品一旦错过,再想找会的几率为零。
在老师父母眼里,我是好学生,听话,能自律。我发现我也是太听话了,错过了许多美好,青春就那么几年。还有,谁说不准早恋的,你们在我这个年纪早就结婚生,最大的理由就是影响学习,后来一想,恋爱不会影响学习,失恋才会,有思想的有志向的两人在一起,只会共同促进学习。
2
我的大学,孤独是常态。
在这个千里之外的异乡,一开始就发现和室友有冲突,并不是那种直接的,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冲突。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当然以为就是全世界,有一点不一样就会十分诧异,还会感到搞笑,也很少具有包容或者互换视角的眼光看待一切,所以一开始感觉和他们相处很难受。
到后来,他们有所无法进入所改变后,但是我们也一直无法保持亲密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如果吃的口味能相同的人,往往关系更容易进一步,而很不幸,寝室里就我一个南方人。
也想过和他们培养感情,当越来越近的时候,往往各自所带的刺扎到,后来试过几次,最后结局也就大同小异,于是也就放弃了,就以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相处就是双方最适合的。
我不想就这样孤独下去,我想和人一起吃饭,和人一起逛校园,和人一起吃火锅。我不是不想找个志同道合也志趣相投的好友,我努力,我尝试,但是最终还是只有自己。
想起刘同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在大学里都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就是失败的。自我感觉还真有点失败。
3
我的亲情,或许孤独。
独身子女家庭,从小父亲期望就特别高,如果我高考不考个重点大学就是失败的,当然我在高三之前他也从未失望过。
之前说我是好孩子,其实还是有所偏颇的,在我父亲面前我是具有攻击性的,但是我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想考个好大学。但是越是长大和父亲的冲突越大,我讨厌有人安排我的人生,讨厌有人命令我做这做那,讨厌独断专行的人。
于是我父亲就成了我讨厌的人,偏激不听劝,自己认为的就是全世界,有一点不合心意的就妄加评判,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的家庭之所以还没散,可能也全因为我母亲的包容与忍耐。我母亲是淳朴的农村妇女,一直克勤克俭,悉心维持这个家。而父亲有钱没几天就花完,肆意消费,重大决定也不听我们的言语,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我知道中国传统“子不言父过”,这是儒家的父为子纲,但是如何父亲的德行都不能为纲,怎能教育我。越写情绪越得到宣泄,这可能就是述说的魅力。
到现在我也很少和我父亲交流,因为我知道因为各种观念冲突到最后只能吵起来,我也无法理解我和其他人都能好好交流唯独对与父亲,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于是到最后家里也只有电视声,这种静的可怕好似要吞噬人的心灵。
而在父母面前他们永远以为我是一个内向话不多的小孩,虽然我同学朋友都解释过我其实不是他们想得那个样子,但他们也从未改观,也就是因为在家人面前我没有说话的欲望。
4
我知道我孤独,但我宁愿一个人独处,也不愿意和三观不同的人相处,就是不能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