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传承

      今天是儿子两周岁生日,回顾这一年多来走过的艰辛道路,各种细节都不敢再细想。虽然孩子还不太懂仪式感的意义,但爸爸和爷爷精心布置的生日墙还是很吸引小屁孩的注意力,生日蛋糕吹蜡烛时被蜡烛的火苗吓哭,想来一周岁的时候也是,妈妈记住了,宝宝怕火。

      恰逢年味渐浓时,看着线上线下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办年货,一直想着是不是也应该准备点年味出来,又一想马上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是节俭吧。孩子姥姥的仪式感依旧,给孩子们过生日过年必发红包,必要求给买喜庆的大红衣服穿。嫁到一个没有什么仪式感的家庭,姥姥的这一份关爱仿佛让生活重新焕发出滋味,我就像一个落难的公主,终于敢回忆起以前的幸福生活。

      晚上和老公跑完步,望着这个从来没享受过仪式感的憨厚老实的男人,忍不住和他分享出嫁前在娘家的热闹年味。

      那时的妈妈总是这个家庭的总指挥,天不亮就叫醒爸爸准备食材,好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默默苦了一辈子的奶奶也总是早早地为每个屋子添好煤块,保证孙子们睡的香甜。八点钟准时饭点,我总是被妈妈第一个薅起来吃早饭的,当然,我和奶奶还肩负着叫醒两个哥哥的重任,就这样一顿早饭吃到了九点十点,奶奶总会用老树皮一样干枯的双手承担洗碗的重任,我们则穿戴靓丽迎接别或者主动去别人家串门。

      小年的扫房,全家行动,我们小孩子总是被分配那些擦不完的门窗玻璃,从来都是奶奶最后默默干完。然后就是年前的各种面食,煎炸煮蒸是奶奶和妈妈三十多年的默契配合,我作为最小的孩子总是能得到尝第一口的优待。除夕的贴对联、下午的臊子面、晚上八点的年夜饭、零点的饺子,下午就开始络绎不绝的拜年电话、视频,隆重的压岁钱仪式、一家人必须准时收看的春晚,总是最爱看但第一个熬不住的妈妈,瓜子坚果伴着电影到后半夜的我和哥哥,零点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初一的家族大拜年、初二的姑姑们回娘家、后面不断的互相拜年走亲戚,似乎自从出嫁,我真的就成了外人,只能按照习俗在初二回娘家,像个大人一样去亲戚家拜年,再不是那个只管吃喝玩乐的小姑娘了。

      那时的我们是全村唯一一家孩子全部大学生的家庭,家族荣耀正盛,在那个一年就回去一次两次的小村庄风光无限。后来大家在不同的城市各自成家,父母被迫分开分别带娃,年过八旬的老奶奶也被大孙子接进城照顾,那座比我小三岁的宅子,承载着我幸福童年的宅子,回荡着出嫁前每个热闹年味的宅子,逐渐落下了满院的树叶。后来因为疫情,因为怀孕,因为孩子生病,这几年再也没有了回去的机会。如今重新远走他乡,回去的机会更是渺茫,还传闻那个小村庄要被搬迁,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带着儿子、老公,去感受那浓浓的年味。

      回想奶奶和妈妈张罗起来的热闹,回想这两位家庭主妇对这个家庭的默默付出,不禁感叹女人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如今作为母亲,而且是一个不普通孩子的母亲,一个非寻常家庭的媳妇,终于感到是时候担起这份母亲的传承——为孩子打造一个热闹的家庭,一个温暖的港湾,一份陪伴终身的爱的印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叔丁 “妈妈,快来帮我拍个照!”听到女儿喊我。进了她房间,见女儿转了个圈,一脸得意。她身上穿着酒红色的新连衣裙,得...
    叔丁阅读 3,149评论 39 197
  • 一千公里与一百公里路的距离 # 二零零九年十月 # 吉隆坡 Kuala Lumpur # 我独自乘坐了十二个小时的...
    尼欧的外派生活阅读 634评论 0 42
  • 岁末渐晚、新年将至,年味渐浓间,我就给大家挖一挖咱们泰州旧年俗吧。 毕竟年代久远,资料逸散,记忆难寻,暂借一个虚拟...
    幻小凡阅读 565评论 0 3
  • 明月清疯 六月九号,娇艳似火,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八点半左右。我和弟弟一家从天津出发,顶着烈日炎炎,驱车一个半小时...
    明月清疯阅读 100评论 0 2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 引子 2019年仲夏的一个午后,炙热的太阳烘...
    还能坚持读书阅读 10,468评论 125 546